江油论坛

标题: 江油清代编修地方志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松风    时间: 2019-1-18 13:52
标题: 江油清代编修地方志的故事
     “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江油(含原彰明县)修志历史悠久,査全国和四川省地方志及古籍的目录可知,唐代有《阴平县记》、北宋有《彰明逸事》,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这两部志书的转引文字。元明两代,则无从稽考。顺治元年(1644)满人入关至清王朝终结的268年间,江油曾五次修志,传世有雍正年新修、乾隆年续修、道光年续修、光绪年重修《江油县志》共四部,彰明有乾隆《彰明志略》、同治《彰明县志》和光绪《彰明县乡土志稿》(另文撰述)。这几部清修《江油县志》,反映了古江油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曾对雍正版和光绪版的《江油县志》进行了简化、标点和重印。

A.溧阳籍知县彭阯,创清代江油修志之始
     江油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设置政区以来,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江油文献档案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江、彰两县政区设立之时(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今为江油市)。汉代,中央设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郡、县也设有主管文书起草、催办等事务的主记室,但因年代久远,加之明末清初四川的大动乱,江、彰两县地方典籍毁损殆尽。
    迄今发现的存世最早的江油地方文献资料为清雍正五年(1727)编修的《江油县志》,距今已有291年,仅北京图书馆存有原版,系清宫内阁大库藏书,在国内属孤本,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出身溧阳(今江苏常州溧阳市)世家的辛卯科举人彭阯上任江油知县,当时江油境内几乎仍是一片荒土——“居民散处,仄途丛棘,或五里或十里鸡犬无闻,村落罔睹。”彭阯想查阅县志,了解地情,然而县志“无有也”。其时,在彭阯之前十几年,浙江钱塘举人朱樟曾任江油知县,在江油写下大量诗歌,七古《欲登天仓山不果遥题金光洞寄紫芝道人》的夹注称,“天仓洞,水非大旱,不敢取。见县志。”由此可见,当时曾有江油县志,距彭阯来任,仅相隔十几年。
“有文可考,有献可征,以成一邑之乘,此秉笔者之所乐也”,彭阯出身江苏科举世家,有深厚的学术素养,他在江油任上,曾充任雍正癸卯、丙午两科四川乡试同考官,他乐于开一个好头,留下一部志书,“余今日之所纂集者,特嚆矢耳”。
    于是,彭阯利用公余时间,搜集文献,寻访故老,跋涉溪山,历时五载,于雍正五年(1727)完成了这十分珍贵的第一部《江油县志》。
    雍正《江油县志》分上下两卷,三十九条,三万七千余字,写作中字斟句酌,详略合宜,对清雍正年以前江油的建置沿革、疆域、山川、水利、户口、田赋、土产、教育、军事、人物、艺文、古迹等,均有明确记载,对今天的人们了解研究清初江油的历史,把握江油历史变迁的轨迹,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B.乾嘉道三次续志,成两部志书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期间,江油发生了沧桑剧变,三朝均曾修志。早在雍正八年(1730),平武让里拨归江油,版图、人口有所增加,此时距雍正五年,彭阯修成县志仅隔三年。
    乾隆二十二年(1757)冬,云南楚雄籍举人瞿缉曾任江油知县。上任伊始,瞿缉曾即注意到雍正志未能全面反映江油的地情,因之萌发了续修县志的想法。乾隆二十四年(1759)冬,他请来教谕彭仁、训导严永孝,贡士王士良、宁愚等,在雍正志的基础上,分类详核,并增添了新的内容。按大类分,标孝友以重人伦,广节烈以维风化,补盐茶以足财赋,列十甲以定疆域。至于乡坝市场、楼台八景、解支奉工、武职杂记,则或附或略,共计三十四条。乾隆二十六年(1761)春,乾隆《续修江油县志》付梓。
    嘉庆十七年(1812),陕西咸宁监生王衡署任江油知县,时逢四川省具奏请续修四川全省通志,檄行各郡县编辑志书,以备省志参考。这一轮修志,由全省同步进行,王衡不敢怠慢,即延揽当地博闻强记、好学善问的绅士罗元吉等十余人担任采访、抄录,并请在龙安府学讲学的宿儒周模庭担任主纂。由于官方重视,历时仅三个多月,即基本完成志书的编纂。全书共六卷,从图考至土产,共三十八条。体例参考旧志,“增而辑之,汇而记之”。不同于前任彭阯、瞿缉曾,王衡没有文人情怀,他修志,仅是认真地完成上峰的任务,这或许是嘉庆《江油县志》最终成稿,却未能付梓的主要原因。
    道光二十年(1840),蒙古籍进士桂星任江油知县,桂星出身满蒙贵族,凭实力在科举路上挣来功名。他履任江油后,看到王衡修成的志稿,很不满意,评论道,“志已修,而不刻,不与不修同乎?”他又对这部未刻印之志稿再次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又与修志同仁及当地士绅等,援据旧闻、博采时事对部分史实进行互证。最重要的是,这部本应该在嘉庆年间完成的县志,终于在桂星的努力下,于搁置二十多年之后被刻印。

C.武丕文修志,成清代江油地方志之绝唱
        光绪年间,大清朝虽积重难返,处于亟待变革的转折之期,但仍不乏有识之士不忘修志之举,如光绪十四年履任的江油知县李振武,在任八年,曾有聘请绵州文人陈湋主纂续修县志的打算,但因陈湋留京参加会试,加之其他延宕,修志计划尚未付诸实施,李振武便卒于江油。
    光绪二十九年(1903)山西平遥人武丕文代理江油县令,修成江油“关门”的旧志——光绪。这时距道光《江油县志》问世已有六十三年,距清室逊位仅仅八年。
    武丕文,字叔钦,号伟康,清同治三年(1864)出生于山西平遥的一个富商家庭。山西平遥武氏家族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桐县,元顺帝间迁平遥县,历十八代,可谓耕读世家。家族自武开胜始,连续四代,代不乏人,成为平遥乃至山西仰慕之家族。武丕文系武开胜之孙、武日中的第三个儿子,于光绪十五年中举人,二十年(1894)中进士。钦点即用知县,指分四川,先后任清溪、江油、云阳。光绪二十九年,武丕文从清溪(今汉源)调任江油代理县事,他上任即“采风问俗”,査阅县志,了解县情,认为这是“居官第一要务”。他执政宽猛相济,勤奋有为,代理江油县令仅一年,制文庙乐舞仪器,建节孝总坊,创办游艺学堂,重修县志,开仓赈饥,造舟拯溺,为士民称道。
    关于县志的编修经费,武丕文在序中有过简略交代,当时恰逢一位名叫魏馨亭的县人因牵涉一桩官司,愿意捐出600两银子来成就修志之举,武县令欣然应允。县志的主要纂修者欧培槐出身匡山书院,为江油丁酉拔贡,修志时担任永川县教谕,以丁忧在家,武丕文遂邀请欧培槐担任主纂,欧培槐熟悉乡情,作风踏实,为文质朴,是这部县志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
    光绪《江油县志》耗时六个月完成,共二十四卷,约十六万余字。编纂中,充分利用了前三部县志的资料,并参考借鉴段玉裁乾隆《富顺县志》、李榕同治《剑州志》的体例,加以“参互变通”,故在几部县志中体例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风土等方面丰富史料,其中部分史料具有比较珍贵的研究价值。

原载:2019年1月5日《绵阳晚报》“周末读古今”专版
原标题:《四部旧县志,江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转自:“史志江油”微信公众号


作者: 1858282438    时间: 2019-1-18 15:02
666666

作者: ya1314do    时间: 2019-1-18 17:24
可以

作者: 吴哥    时间: 2019-1-18 17:56
说的好!我会持续关注你的作品
作者: 231    时间: 2019-1-18 19:58
应该还有

作者: 装甲海哥马甲    时间: 2019-1-19 00:07
江油的地方志、镇志、厂志、校志、行业志不算少,内容重复,交叉的不少,有点浪费财力物力……




作者: 铅盛    时间: 2019-1-19 13:14
很想拜读

作者: 无奈的我    时间: 2019-1-19 20:13
这种书那里能买到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19-2-9 11:14
历史在这定格!

作者: 唔合时宜    时间: 2019-2-20 09:31
拜读了!作者可否查到清朝光绪年间江油或者龙安府的每届举人、秀才名单。致谢
作者: 松风    时间: 2019-2-20 10:44
清朝举人
顺治辛卯科   马庆云   杨廷杰   
梁冲霄〔任浙江嘉兴县知县〕   
苟钟英   梁达济   刘启隆   蒲益昌
甲午科   谭中言〔平武拨入〕
康熙丙午科   李毓春
癸酉科   李占春
雍正癸卯科   杨芳春〔任内江县教谕〕
己酉科   钟  英
乾隆辛卯科   熊载升〔任安徽宿州知州〕
甲午科  杨如祖〔云南嶍峨县知县〕
丁酉科  王  柟
己酉科  成道华〔任金堂县教谕〕
乙卯科  龚利川
道光壬午科  熊  湜〔任江安县教谕〕
己亥科   姚秀伦
癸卯科   陶希祖〔任苍溪县教谕〕
咸丰辛亥科  陈代芝〔国子监学正衔入祀乡贤祠〕
壬子科  杨超椿〔署湖南华容县知县〕
同治丁卯带补壬戌科   熊  炳(觉罗官学教习截取知县)
光绪丙子科   凌廷禄〔任达县训导〕
乙酉科   熊  焕〔任峨眉、万县训导〕
戊子科   张  琴〔甲午庶吉士庐江知县〕
庚子、辛丑科恩正并举   罗秀书
癸卯科   张  政
国朝武进士
同治戊辰科   欧培极〔花翎二等侍卫,授夔州府游击,未赴任卒〕
国朝武举
康熙丁酉科   罗  绂
雍正己酉科   傅名世
乾隆丙子科   罗大纶〔任潼关营都司署理协镇〕   
赵光宗〔山东临清卫千总〕
庚辰科  熊维翰〔江南建阳卫守备〕
甲午科  刘德崇
己亥科  许学夔
庚子科  瞿钟龄〔绥靖营左哨把总〕
癸卯科  刘一鸣
戊申科  曾延书
甲寅科  薛廷标
乙卯科  欧溢泰
嘉庆戊午科  谷  超
辛酉科  龙载川
戊寅科   欧钦仪
道光壬午科  何秉元
己酉科   王镇川
咸丰戊午科  唐安清
壬子科  文长青〔咸丰辛酉练团御贼阵亡,祀昭忠祠〕
同治壬戌科   史清宴
甲子科   欧培极〔花翎二等侍卫〕
光绪乙亥科   薛绍仲
辛卯科   任绍香〔归督标候补〕守备
明恩贡
辛万选〔官郡博〕   宋及第
国朝恩贡
雍正年间   舒绍董   杨恒年
乾隆年间  袁尚锦   郑光斗   唐帝臣   瞿南来   杨承顺   蒋芝兰   傅明魁   徐翥南   周振冕   王纯仁   聂崇德   任治伟
嘉庆年间  张翥清   熊卜梦   罗万善   唐际泰   陈万春
道光年间  成  韶   唐巨川   李绍元
咸丰年间  曾廷柱   邹永钦
同治年间  胡绍虞   徐国士
光绪年间  邹兴诚   邹兴诰   冯登瀛
国朝拔贡
康熙年间   韩绍愈   袁神采
雍正年间  洪元遵(任名山县教谕〕   
宋  炎   吴  崐〔任归德县知县〕
乾隆辛酉科   洪天育 王世良〔任丹棱县教谕〕杨学洙
癸酉科   李培元  罗基兖〔任昭化县教谕〕
丁酉科   吴大焜〔任潼川府教授、庆符县敎谕〕 徐士楠〔任江安县教谕〕
乙酉科   王  播〔任名山县教谕〕   张有仪
己酉科   李  暹
嘉庆辛酉科   萧廷芳   罗  书   陶学渊〔署巫山县教谕〕
癸酉科   萧映奎
道光乙酉科   姚万安   姚万谦   胡应嵻
丁酉科   姚秀伦〔任秀山县教谕〕   陶希祖〔任苍溪县教谕〕
己酉科  张津源
咸丰辛西科   熊  辕
同治癸酉科   熊  焕〔任峨眉、万县训导〕
光绪乙酉科   欧培湘〔国子监南学候选教谕〕   王世万
丁酉科   欧培槐〔蓝翎五品顶戴,署永川县教谕〕   杨肇莹〔候选直隶州判〕
明岁贡
姬  辙   任大权
国朝岁贡
顺治年间   吕大章   陶  俊   彭作哲   李世龙   李犹龙   何  豸
康熙年间   任劻世   罗云绣   罗经藩   王纲肃   杨茂兰  王  瑾   江  岱(任夹江县教谕)   杨光雄   罗经囯〔任保县训导〕   汤若霖   熊作哲   何养邃   笪  聪〔任南江县训导〕   张岚翼   赵大成〔任阆中县训导〕   李  壤   石怀瑾   罗  杰(任顺庆府训导)   许  铣   焦蓄德(任合江县训导)   赵大猷   梁  彩   任  文(任盐源县训导)   熊兴周   何其远   笪兼善   李春茂   杨廓雄
雍正年间   赵晋元   马儒骏   张维典   贾文达   薛光宗   李育世   党尚雅
乾隆年间   舒  谟   罗  绂   舒  展〔任江安县训导〕   邓  均   宋  儒   苟  容  王朝英   杨  珣   吕廷楷   江绪海   杨芳声   熊朝辅   宋  炳   宋  炯   宁  愚   韩罗彩〔任蒲江县训导〕   熊瑞龄〔三台县教谕〕   刘开学   赵申飏   王业鸿   巩元德   陈士学〔任西充县训导〕   陈圣诰〔捐训导〕   舒春兰   郭中魁   徐上达   舒春蕙   罗名世   王以仁〔任万县训导〕   鲁东山〔任资阳县训导〕   曾登逵〔任三台县训导〕   刘文煐 〔任仁寿县训导〕   刘洪泰〔任蒲江县训导〕   刘新德   任曰慎   周德盛   赵维新   萧之琇   李  柄   王树典
嘉庆年间   任香国   周学询   刘见复   何书绂   缪维瀛   杨奉璋   罗上哲   赵一清   陈世阊   王汝柟   王建中   贺锡嶷   舒  纶   李钟伟   罗元吉   刘泰瞻   李恒新   江岷宗
道光年间   窦彤芳〔著有《守朴斋诗》〕   宋  准   刘翰清   徐  超   马绍远   王以镇   涂士超   宋友仁    张映垣   王  瑷   熊维汉   邹代盛
咸丰年间   龙载元   吕绍夔   陈大有   杨怀震   陈万瑛   瞿步曾   任先觉   刘文超   熊佐周   王廷与   朱  衣
同治年间   司元善   江春生   瞿从敬   江腾蛟   罗  杰   袁体仁   马云从   窦元音   王廷灏   胡作楫   刘明先   杨锦春   窦廷元
光绪年间   程  鹏   窦廷举   徐俊发   梁悦孔   倪天爵   杨翰材   李联馨   李文炳   欧应元   欧培育   欧培风   李儒林   董  兰   江文英   杨绍先   刘照藜   熊  烜   柯桂芬   笪盛秀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