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老 家 [打印本页]

作者: huang676    时间: 2019-8-21 17:40
标题: 老 家

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分享个网友,请大家鉴赏,指正!                                                                                                             老   家


       一想到老家,万千滋味萦绕在心头。它是灯塔般的存在,不管我置身多么广袤无垠的海洋,也可以指引我回去的方向。


我的老家,在距离江油城区60公里开外的一个乡镇。没有华厦没有琼楼,只有一排排低低的屋檐,和葱葱郁郁的绿色田。它并不繁华,甚至在现在看来有些破败,却是我童年所有的记忆----艰辛却也温情。


我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在距离老家几十公里的新兴乡工作,一周只能和我们见一面。我们一家三个小孩(当时弟弟还没有出生)最盼望的就是周末,因为父亲要回家,要给我们带来好吃的:那个时候,每周只放一天假,周六下午上课的时候我便是心猿意马,待放学的钟声一敲响,我便急不可耐的跑跳着回家。晚饭后,我就坐在门槛上翘首以盼,等着父亲回家。小孩子到底是没有多少耐心的,坐一会儿就忍不住了,会偷偷跑到外面去好几趟。直到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街的尽头。彼时父亲在学校工作,学校是包伙食的,一周还可以吃上一回肉,之于物质匮乏的当时,肉是一个稀罕物。学校吃肉的时候,父亲从来都不舍得吃,他总是悄悄的把肉放在一个小盅里,再用一张牛皮纸包着,用线顺着盖子缠的严严实实等到周末带回家给我们。


犹记得某个周六晚上,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门槛上等着爸爸回来。那天到了往常的点,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可我们依然不愿意睡去,执拗的要等爸爸回家。妹妹那时候还很小,结果在凳子上早早地睡着了。而我和姐姐依然顽强的和困意做着斗争。偶然听到几声狗吠,就又精神抖擞的跑出门张望。最后实在太困便在门槛上坐着睡着了,直到母亲叫我,已是深夜。父亲回来了,疲惫又有些许懊恼。父亲说:学校开批斗会,很晚才结束。一个人走夜路没成想遇上了抢匪,包里能吃的东西都被抢了---一碗米饭,还有小盅里的肉。母亲温柔的安慰说:没关系,人没伤着就好。


小孩子哪懂被抢的惊险,反而因为期待落空而十分沮丧。看着耷拉着头的我们,母亲只好往盛肉的小盅里倒满了水,加了点盐用小勺使劲搅拌。最后,我和姐姐喝着含着肉汁的汤水心满意足的进入了梦乡。说来惭愧,但在那个年代,却是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老人家常说:“看不到的倒石桥、走不拢的马鞍寺”。年少如我,并不懂其中的深意。直到我已到舞勺之年,父亲调到离老家只有十多里的东安乡(马鞍寺)教书了,我也随父亲在东安读书。因为母亲、姐姐 、弟弟、妹妹住在梓潼县双板乡,所以每周周末我和父亲便往返于东安与双板。一到周末想到回家,我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又要见到母亲、见到姐姐、妹妹和弟弟,害怕的是,这回家的十多里山路需要用脚去丈量,并且还要负重背上一个装满土豆、红苕、玉米的小背篼。那时的我一直有个疑问:东安在山梁上,双板在山坳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怎么会看不见呢?岁月无声,直到现在,看到满山尺树寸泓绿树成荫,我才真正领会老人们的话。


后来我初中毕业,考取了离老家60公里外的江油师范,要好几个月才能回一次老家。80年代了,改革开放后日子好过了,有了吃不完的粮食、吃不完的鸡蛋和猪肉。每次回家,要走的时候真是依依不舍,早上我还在睡梦中,母亲便早早起床忙碌起来:自留地里摘菜、回家做饭、煮猪食。等我醒了,丰盛的饭菜已经在桌上了。吃过早饭,背上母亲给我准备的口粮—满满一背篓的煮鸡蛋、馒头、玉米棒、花生等。即刻,我又要走30多里的路程到小溪坝坐大巴车到中坝。等我到学校,天色已经暗了。 再后来,有了东安直达江油城区的班车。我终于不用再走那么远了,但虽说每天一班,可是求大于供,班车被挤得水泄不通。有好几次,都是父亲找人把我从窗子里递进去的。我个子小,在车上我的脚根本不着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再几年,我们家农转非,全家搬到东安了,老家便也很少回去了。


1990年,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江油城区。2001年,妹夫从江油饮食服务公司退出来,买了第一台面包车。妹夫非常爱惜他的车,每天仔仔细细的擦拭着汽车,直到他觉得一尘不染。逢年过节,或者祖先的忌辰,我们还是会回老家的,每次约定回老家,父母、妹妹一家和我们一家就坐着妹夫的面包车,欢欢喜喜的一路向北。我们总是把车停在老家街上,一整条街,只有我们一家的汽车,亲戚的小孩都跑到面包车上,摸着摸那,感觉特别的新奇,而我们也感到特别的自豪。2004年,我也买了一台面包车,每次回家,我和妹夫两台汽车便载上父母、老婆、孩子,一家十多人浩浩荡荡地回老家。彼时老家的街上多了很多面包车、摩托车。车子的轰鸣声,回响在整个石板路上。


日子一天天过,我的女儿也慢慢长大了。我带他回老家房屋里,女儿觉得房子又矮又黑,她很疑惑:这样的房屋怎么住人?我把她抱在我的腿上,给她讲那个物质匮乏贫瘠的年代,我告诉她我们小时候没有饭吃,甚至还会去偷猪油。她天真烂漫的望着我说,“没有饭吃可以多吃一点肉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索性没有接话,我想,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孩子是不会感同身受的,说也说不好。


2008年“5.12”地震以后,老家很多人都到江油、绵阳买房了,老家的亲戚越来越少。如今,老家的亲戚全都离开了,我们都搬离了女儿口中又矮又黑的房子,住进了带有电梯的房子。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过老家了,老家变成了记忆中的匣子。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欢喜岁月,我的年华故事。我和它的距离从华里,到公里,从几个月,到几十年。五十年风风雨雨,它矗立在那里,更矗立在我的心里。在我低潮,在我欢愉,在我泪流,在我安逸,它永远在那里。它诉说着家庭,爱,和希冀。


      我时常还能回到那里,在梦里。




作者: 紫山尖尖    时间: 2019-8-21 18:50
我在城里,离老家半个小时,一年都回不了几次,一个老家没的哈人了,都在外面打工,一个没时间回去,哎,
作者: 梦大中    时间: 2019-8-21 22:23
诗一样的感觉,文笔太好了

作者: 散步    时间: 2019-8-22 00:18
:)

作者: 执念不变    时间: 2019-8-22 00:53
泥村的路过

作者: 从头来看    时间: 2019-8-22 01:04
那可能你的父亲都还教过我呢。我八八级的

作者: LDDX    时间: 2019-8-22 01:11
文采真好,写得像小说又像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剧本。是那个年代人的代表作。

作者: “东家”    时间: 2019-8-22 02:44


作者: 许你一世情缘    时间: 2019-8-22 04:33
梦大中 发表于 2019-8-21 22:23
诗一样的感觉,文笔太好了

楼主是知识分子,文笔能不好吗

作者: 心情好吃满满    时间: 2019-8-22 05:26
好文章

作者: 旧情歌    时间: 2019-8-22 06:28
我居然看完了,
感触颇深啊,
我可能只有你女儿那么大,也常听家里人说往年的艰辛苦累,

作者: 花香蝶自来    时间: 2019-8-22 06:31
楼主文釆太好了。

作者: 狮儿河    时间: 2019-8-22 06:31
东安是小溪坝到黎雅之间吧?

作者: 不晓得改什么    时间: 2019-8-22 07:16

                        诗一样的感觉,文笔太好了                    

作者: Hz24hs    时间: 2019-8-22 07:27
说到批斗会,那你应该是六十年代的人,我也是那个年代的人,对你说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怎么感觉你是九0年前后才考起江油师范的?

作者: 玉净瓶    时间: 2019-8-22 07:31
歌词一样四十岁拼命打闯,五十岁回头望一望

作者: 龙辉    时间: 2019-8-22 07:55


作者: 隐身守候    时间: 2019-8-22 08:06
写的太好了,我也是马鞍時寺现在的东安,请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会不会是我以往的老师。

作者: 窦思某某    时间: 2019-8-22 08:15
油菜

作者: Sunny77    时间: 2019-8-22 08:35
魂牵梦绕的是家乡呀

作者: huang676    时间: 2019-8-22 09:12
隐身守候 发表于 2019-8-22 08:06
写的太好了,我也是马鞍時寺现在的东安,请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会不会是我以往的老师。

我父亲是黄美祥,在东安当校长十多年!请问你是?

作者: wugang    时间: 2019-8-22 09:29
我是新兴乡的!请问您父亲贵姓呢?老一辈的园丁也许还教过我们呢!
作者: YDQ    时间: 2019-8-22 09:39
老同学您好,写出了儿时的感觉!

作者: ﹏漫兲花語。    时间: 2019-8-22 09:42
果然不愧出身于教师家庭!

作者: huang676    时间: 2019-8-22 09:44
请问你是?

作者: YDQ    时间: 2019-8-22 09:54
初中同学,

作者: 冷寒竹    时间: 2019-8-22 09:54
狮儿河 发表于 2019-8-22 06:31
东安是小溪坝到黎雅之间吧?

小溪坝到金龙之间

作者: Rising-sun    时间: 2019-8-22 09:57
楼主女儿这句“何不食肉糜”真的牛逼,和2000年前的皇帝说出了同样的话;P,而我儿子说的是“百姓饿死怎么办?为什么不在美团点个饭”

作者: 1343901792    时间: 2019-8-22 11:28
我在北京十几年了回家几次,你的这篇文章看得我感触很深啊很想老家

作者: d云帆b    时间: 2019-8-22 11:50
怀旧一坨老腊肉,
怀旧一座老宅子,
怀旧一段泥泞路,
哎!老了怀旧吧!

作者: huang676    时间: 2019-8-22 11:55
YDQ 发表于 2019-8-22 09:54
初中同学,

请问你是?

作者: zhq147147    时间: 2019-8-22 12:19
估计你都退休了吧,80年代都考起师范了

作者: 装修咨询    时间: 2019-8-22 12:58
我居然读完了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19-8-22 15:54
梦里老家
作者: 豁.辣.子    时间: 2019-8-22 16:30
不愧是师范毕业,文采好

作者: 191881231    时间: 2019-8-22 16:31
落叶归根
作者: 隐身守候    时间: 2019-8-23 10:43
huang676 发表于 2019-8-22 09:12
我父亲是黄美祥,在东安当校长十多年!请问你是?

耶,还是家门呢,我也姓黄,我也是东安的,如果是初中的校长我就不认识,: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作者: huang676    时间: 2019-8-23 12:53
家门,就是,我父亲之前一直在乡初中!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