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览团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古风    时间: 2009-2-26 10:03
标题: 览团山
选择一个十分阴霾的日子去了一趟团山,江油的神山,圣山,可能最好地体会它的痛楚和我的心情,同学有车送了我一程,车蠕动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公路上,两侧是草青树绿花红和地震洗礼后的农家小院、干裂着大大小小的口子,我无心关注那些吃瓜子的无事女人、跑来跑去的小孩子和看惯了团岭英姿而悠闲作着农事的男人们,车许久才喘着粗气停在了山门口。
想一个人静静,就让同学回江油了,付了67元买了一张通行证进了这个处处断壁残垣的神圣之地,也算是支援团山的灾后重建吧!拾级而上,松涛阵阵,凉意直抵泛冰的心田,偶有一两只松鼠在林枝上跳来跳去不知是地震的“动感”在它的思维中仍在涌动还是它进入发情期,高兴的无伦理地追逐着异性,我认为它是第二种,因为这可以“鼠辈横行”繁荣市井之“娼盛”,奇峰大酒店和滑草场(现代人作的现代建筑)我没有好好的看就往上而行,迎来的是千年“枯迹”——死白皮松,光滑的虬枝挺立起一座倾斜的烂亭阁,似一个年迈的老妪撑着伞站在风中守护着窦子明的殿宇与楼阁,张望着沃野千里的江彰大地,原来是亭阁护它,地震一震反倒成了它支起了亭阁,这时我一下想到了《三世因果文》有的说得也是不无道理,接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下皇帝林,从秦朝一直到清朝,有流芳百世的,有遗臭万年的,好几百个,相信若是有一个学什么历史之类的朋友给我当下导游什么的或许还可以好好的看下这些风云几年几十年的人物,可惜皇林只有我一个,急急忙忙从末代皇帝溥仪身边回到现实,廊阁里小憩一下,放眼望了望脚下的江彰大地,口口各异的塘堰缩为颗颗水珠镶嵌在五彩的天然调色板上,山、水、良田还有林林种种的房屋构成了美丽的水彩画,来来往往的汽车成了甲壳虫爬来爬去,似跳动的音符,弹着一曲曲田园交响乐,此刻我想到了老老乡李白大诗人有名的诗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难怪他能写出佳句,可能就是站在我这里往下看,举酒临风,此情此景,兴笔而书吧!
我是穷人,恰恰今天衣服也穿的少,解决不冷的办法就是加快步伐,从古刹云岩寺的大门进了去,方才看见几个善男信女虔诚的跪拜许愿,烧香点烛,缕缕清烟从红色的高香中弥散开来,带着香客单相心愿飘入天堂,或许能带来好运,但愿吧!寺宇大都是殿殿相连,层层叠叠,我一个殿一个殿的瞧了一下,每个殿都被地震给震损了,相当惨重!有的想修复也很难了,菩萨褪却了它的金身,成了泥菩萨,玲珑如生的檐椽镂空雕花饰品和石雕,龙呀!虎呀!龟的都成了残废,看后心中很不是滋味,镇山之宝“飞天藏”也难逃厄运,根根钢管正包裹它,透过钢架仍能瞧见它的精美,飞天藏作工精巧繁复,飞龙盘绕其间,木雕道教人像优美逼真,为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纯木结构转轮经藏,要是能亲自去转一下这飞天藏(也叫星辰车)应是一件幸事,就下次好了,穿过竹林掩映的石阶小道,来到孤耸的三座石峰下面,举头一望50多米高的山峰直插云宵,“别有天”三个大字刻在石壁上,风吹日晒加之地震的抚慰已有点斑驳不清了,可笔峰苍劲有力,其精其气其神表现淋漓尽致,略懂书法的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动了起来,将它写在了心上,挤过两峰中的一线天,一路爬行,50的高度一步步化为零,到达峰顶后,衣服已有了汗迹,已看不到宏伟的殿宇,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布搭建的临时帐蓬,残砖断瓦,零零散散的建筑材料放在山顶,两峰之间已架起了钢架,搭了木板,看样子正在维修,只是今天天气但冷,有点雨星已暂停施工罢了,对面的孤峰更显凄凉,昔日香烛旺盛的景象已不在,庙子变成了一堆黄土,几棵白皮松无赖的在风中摇曳,连接两峰的铁链晃晃悠悠,有名“团岭飞渡”就是在这二根钢丝上完成(另有一根是保险用的),表演者鹤发童颜,着红衣,腰系黑带,脚踏圆口布鞋,在钢索上健步如飞,时而翻转,时而倒挂,时而金鸡独立,如履平地,换着你我连俯看一下就毛骨悚然,更何况在空中施展身手,这不得不佩服老者胆识过人技艺超群,他表演一是为了教育子女,一是为了谋生,说来他还有一段传奇,这就不再赘述,有时间各位可到团岭一见高人的技艺,聆听他的传奇,走进他的生活。从他的身上我彻悟:人生在世,各有活法,我们所在不同的岗位,都是为社会添砖加瓦,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好好活着了,再次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万物皆在我的脚下,心旷神怡、迎着清风,抖抖薄衣,闪逝于团岭,浸渗于画屏。

 
作者: 吉祥草    时间: 2009-2-26 10:17
以前我也常去圌山,这些年打工在外忙于生计,梦里随时有故乡的山水,看到这些不免有点喉咙发哽,眼发热,现在我已回家,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也许能悟出生命的意义。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