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登读书台-----------
[打印本页]
作者:
喝一口酒
时间:
2012-3-16 20:50
标题:
登读书台-----------
本帖最后由 流才氓 于 2012-3-20 09:36 编辑
关于李白读书台我是每年都要去登几次的,每次总会给我留下无穷的韵味和遐想。春天来临的时候,我又去了。从山下小路一步步往上走,伴随着汗水的还有些许感慨。
读书台位于江油城西10公里处的太平镇让水村(让水大桥对面山上),此处又称小匡山、点灯山、翰林山。山不高,因青年李太白读书在此留迹而小有名气。虽然历史的遗迹点点斑斑,已远非当初的原本,但这并不妨碍那些不愿意忘记诗仙的 后人们常年四季从四面八方跋涉而来造访上香,络绎不绝。
这是一个天似忧郁的下午,来到山脚将车子存入老乡家,沿一条蜿蜒而熟悉的小路上山,象是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两旁是青绿的庄稼,过山脚下两处小庙,里面供奉的是灵官、土地等各路神仙,我想这民俗里更多的是寄托着一种风调雨顺家和民安的朴素意愿吧。无意欣赏这些没有多少历史的痕迹,一路上行,山路上凌乱的石块时不时出现在 你的脚下,象记忆一般引导你追寻当年李白求读的足迹。
山势愈加陡峭,山林更加苍翠繁茂,走在重重叠叠的绿荫长廊里感受着幽深无限之感。峰回路转,来到一段巨型残石处,用手轻扶石上断层印记,不由你不想到“沧桑”二字。背依石壁,或向前跨出两步,立定于悬崖边俯瞰山下,村庄、河流、稻田历历在目,仰或从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抬头已可仰望到那读书台绰约的影子了。想必李白当年也是每行于此,靠着石壁擦把汗,回望一下山下迤俪风光,然后为了心中不远的目标,又继续如我般前进吧。
. 最后这段石径小道用的石块很规整,最多十分种至山顶.高高的香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那伙房、石凳映入眼帘,几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在打扑克,一位老叟在忙碌。先游太白祠。据说是在历代旧址上修建的,墙壁青砖上刻有‘大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岁读书台直’字样,有史料记载是 光绪十四年 龙安知府建殿时专门烧制。另有一块记录民间捐资修缮的石碑。除了李白像外,两重大殿里塑有佛教观音菩萨像和道教太乙真人等神像。两殿间四壁上绘有诗仙太白一生传奇的图象,如家喻户晓的铁杵磨针、匡山习剑等等。记得原先外面殿宇柱子上的对联是“倒笔写天,气贯星斗;举杯邀月,诗惊鬼神”,另外还有“樽酒何时怀落月,书台空自锁闲云”等联,都表达了人们怀念老乡李白的深厚情感。粉刷一新的殿宇使人有耳目一新的 感觉,尤其是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自然天成的生态宁静。
. 也许大凡来过的人一下也说不出这里有什么美,也没有什么名胜大景致,但就是来这里爬爬山,出出汗,喝杯茶,吃顿素斋,追思一下关于李白的传说,呼吸一下这里的清新空气,放眼望望山下的水光山色,心情就十分地舒畅。
游走一圈,回到山崖前,放眼远眺,直感觉清风徐徐,地绿天蓝,身似画境,赏心悦目。据说五代前蜀诗人杜光庭当年游览读书台遗迹后写下过“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然在,青莲居士何时来”的诗句。
单见寒烟中蜿蜒如练的让水河清澈流淌,河上两座大桥点睛般宛若两道弯眉,透过葱茏的森林公园远处的中坝城区遥如星辰点缀在这片成长过旷世奇才的土地上。开元12年,24岁的李白感叹“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辞家远游,寻酬报国。隐居匡山攻读,为仗剑去国做最后的准备。
岁月变幻,千百年来这山上山下发生了多少故事,人世间的生活也多象这川流不息的 河流,并不因为你的感伤或快乐有丝毫停歇;岁月把一切涤荡得干干净净,唯有不朽的思想和灵魂随之向前。我想这读书台,正因为有了李白这颗不朽的思想和灵魂,才铸就了她永恒的有生命的灵气。正所谓:山不在高。。。。。。。
我们仿佛看到那个玉树临风的青年“三更灯火五更鸡”博览诸子百家发奋勤学的身影,我们仿佛看到那个雄姿英发的青年闻鸡起舞练剑习武的身影,我们仿佛看到那个“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吟颂“花雨从天来,香云遍山起”的翩翩少年郎。。。。。。
2008年春
作者:
喝一口酒
时间:
2012-3-16 20:52
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拿出旧文字晒晒,见笑
作者:
啊切
时间:
2012-3-18 11:27
读书时去爬过读书台,记得那年和同学划竹筏,还掉进让水河了,狼狈但让人怀念的岁月啊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12-3-20 09:38
读书台,诗仙的遗迹,春天里,大家可以去感悟灵气哈。
作者:
夜雪灵
时间:
2012-3-22 16:12
每天写作繁杂而机械的公文,一点点灵气早消磨掉啦,改天去诗仙的读书台沾点灵气,呵呵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