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原创]川韵·乡音·乡愁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云居士    时间: 2009-4-1 22:55
标题: [原创]川韵·乡音·乡愁
本帖最后由 闲云居士 于 2009-4-1 23:03 编辑

   昨晚在UC聊天室与朋友们欢聚,其乐融融。我唱了一段黄梅戏得到大家的谬奖,心里泛起难以言表的酸涩。我本蜀人,川剧是我音乐、戏曲最早的启蒙,虽然现在我很长时间没能观赏到她那独特、正宗的风韵,但对川剧我仍有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川剧那古雅的昆韵、激越的高腔、如诉的胡琴、委婉的弹曲、诙谐的灯戏,今夜伴着沥沥春雨在我的耳际回旋……。



   故乡是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悲壮故事的发生地,小城不大,民风淳朴。那里记载了我少小时的欢乐、苦涩、生离、死别,虽然我己离开它很久了,但一忆及那绿荫蔽日的“翠云廊”,溫婉如带的“九曲水”千年古柏那悠远、熟悉的清香就会溢滿心脾。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是“乡音未改鬂毛衰”,只恐三姑六婆们见到我会“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川剧团在小城的东街,也是全县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看戏是小城有点小钱又有小闲的人们最好的消遣方式,川剧团的几个名角是小城居民心目中当然的“明星”,他〈她〉们的衣着打扮、风流韵事是小城居民饭后茶余、消食解酒的最好话题。小城的日子分“逢场天”和“冷场天”,一到逢场天小城就成了嘈杂的大集市。幸亏是逢三、六、九才赶集,不然小城就无法演译它宁静、闲散、安逸的另一面了。



   川剧团在逢场天要演岀早、午、晚三场,且多演《白蛇前、后传》,《三门街》,《禹王鼎》等连台本戏。四镇八乡的乡亲们在卖完农付产品后,家境较好且有戏瘾的就会将空背厂篼和竹箩筐寄放在城里的亲友家,然后花上几个小钱买几个干饼子或蒸馍急匆匆赶到川剧团买一张乙票安安逸逸的彻底放松和享受一回。



   母亲是个戏迷,爱看戏也懂戏,许多戏词和典故烂熟于心。逢场天的连台本戏母亲若无大事是万不会错过的。且做医生的父亲逢场天中午一般不回家吃午饭,也因家中常年有无儿无女的远房寡嫂“江家嫂”料理家务,母亲才得夏天身穿月白或荫丹兰色的偏门襟短衫,布钮扣上挂一对含笣的黄桷兰,手搖细蔑小扇,脑后挽着黑亮光滑插一支雕花银簪的发髻,而冬天则身穿藏青色长棉袍〈较宽松的旗袍〉,下着扎着裤脚的薄棉裤,手提上罩细铜絲网燃着红红杠炭的竹烘笼苏苏气气的去看戏。那时我五、六岁正上幼儿园,大我三岁的二姐上小学。往往一放中午学,二姐就从小学隔壁的幼儿园将我领岀来,小姐俩连跑带颠的从赶集的人潮中急匆匆赶往川剧团去“铲戏锅巴”。(铲戏锅巴就是只能看到戏的后半部份或者结尾啰。)



   大姑家的糖果铺在川剧团的斜对面,掌柜的是大我二、三十岁的大表哥。一踏上街沿我就会扬起稚气脆甜的小嗓门;“大表哥,小叫花子又来了。”文静的大表哥会放下正在招呼的顾客笑问:“小叫花子,今天吃点啥?”二姐忙抢答:“酥饼、槽子糕〈蛋糕〉……。”趁着大表哥给我们包糕点,二姐会急忙把书包摔在帐桌上,顺手端起桌上的磁茶壶,姐儿俩小嘴对着壶嘴牛饮一气;接过油纸包好的糕奌,姐俩直冲街对面的川剧团,坐在长凳上收票的不是王姆姆就是范伯伯了。他俩是剧团的杂工,专管收票和打扫卫生。遇上王姆姆还好,她顶多在我小屁股上拍一下就让我们进去,遇到范伯伯就麻烦了,他老爱扯我的小毛根儿,清疼!还佯装抢二姐手里的点心,往往逼得我跳着小脚大叫:“老范老饭,不喝稀汤汤,只会塞干饭!”他才笑的眉花儿眼花儿的放我们进去。



   进去后赶紧在后排的空位上或太平门边把自己安顿好。坐在后排时人太矮小了,前排的脑壳将视线挡得严严实实,我熟炼的将坐位翻板竖起来,小屁股坐在翻板沿上,人就高岀了许多!赶紧边往嘴里塞吃食边伸长脖子看戏,也顾不得小屁股硌得生痛了。台上:红脸绿袍的关公,白盔白甲的罗成,六幅湘裙的孟丽君,凤冠霞帔的孙尚香,变脸的金钵,吐火的神将,甩发的王魁,粉鼻子的差板头儿……。几面翻飞的云水旗是水漫金山的滔天巨浪,一支午动的马鞭是“日驰千里、夜行八百”的赤兔马……。高亢的“马门腔”和“帮腔”往往引发陣陣叫好声!“坐桶子”的〈鼓师〉双签翻飞击打岀爆豆般的鼓奌,“马锣子”〈川剧特有的打击乐器〉敲的绝对比街上卖麻糖的赵麻子好听的多!《红鸾禧》的锁喇曲牌吹得人搖头晃脑,喜气洋洋……。我也随着剧情或悲或喜,亦叹亦哭……。



   戏散了,姐俩赶忙从人缝中钻岀去直冲大姑家的堂屋,我悠闲地逗着院内大石缸中的金鱼或与小花猫“藏猫猫”,二姐则趴在八仙桌上“鬼画桃符”般写完作业,姐两又在背篼与竹筐間左冲右突向南街上的家中跑去,兴起时我会旁若无人的吼一句高腔:“李亚仙舒一口不平之气!”二姐马上帮腔:“不平之气呀!”。这时回家可能被妈妈骂或挨几下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笋子炒肉”的担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



   坡坡坎坎几十年,大大小小的舞台也上过无数:省城的東风剧场、锦江剧场……,工作后各类业余文艺汇演或华丽或简陋的舞台,2003年央视十一频道《过把瘾》栏目首次进川录制“京剧戏迷擂台赛”节目,我也在熒屏上露了一小手。〈惭愧,唱的不是川剧!〉但记之切、爱最深、永难忘的还是故乡川剧团那青瓦为顶、裸砖为墙的小剧场!(可惜故乡的川剧团早己解散,连剧场也被推倒……。)期盼着什么时候才能在剧场又听到川剧那浓浓的乡音川韵,以慰籍我那绵绵乡愁。

作者: 闲云居士    时间: 2009-4-1 23:30
本帖最后由 闲云居士 于 2009-4-1 23:32 编辑

2# 程派青衣

我经常在网上欣赏川剧,但多以传统老戏为主。现在的新编川剧,虽服装绚目、佈景奇巧,但唱腔不伦不类,不堪入耳哟!

川剧《五台会兄》堪称精典!尤喜五郎在山门前的一段:雀鸟归林玉兔催。但问成都川剧界的朋友,此剧亦好久未上舞台演出了!遗憾!!!
京剧《二进宫》是精粹!生、旦、凈唱功要求很高。我也喜欢!

您千万别称我老师,我只有六年半文凭哟!(都是文革闹的)
我自己录过音,但不会传上网。(对电脑我是大菜鸟)

今年5月16——18日,江油京协将在江油与省内外戏迷票友联谊,其中有在全国戏迷大赛中得过金奖的名票。如先生您有空,地点定好后我可通知您,请届时前来观赏。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09-4-2 09:49
学习了
作者: 松风水月    时间: 2009-4-2 09:58
楼主的这篇美文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记得“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江油川剧团排演的《逼上梁山》在中坝新戏园上演时曾经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一票难求,有许多乡下的老戏迷背起铺盖卷到中坝,要等上好几天才能花高价买到一张票,我老爷子也是个戏迷,恰好他多了一张票,就把这张票平价分给了一位穿长衫子,长着齐胸白胡须的乡下老人了,当时这位老人非常感激,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楼主提到的铲戏锅巴的事,我们也曾经历过。只可惜,川戏没落了,这样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
作者: 闲云居士    时间: 2009-4-2 16:11
5# 天涯999

呵呵!我正是吃梓潼文昌镇龙王井儿的甜水长大的梓潼人。
作者: 吉祥草    时间: 2009-4-6 14:30
川戏,京剧我都喜欢,就是不知道江油京剧协会在哪里。
作者: 闲云居士    时间: 2009-7-6 10:59
我母亲的外婆家,也就是我外婆的母亲家,是梓潼的。

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来攀亲,是想让居士不要因为我不懂川戏不理我。

其实小时候在东安,每年赶会的时候也去看戏的。

可是我是去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去 ...
a1522a 发表于 2009-7-6 09:19


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老乡哟!!!亲热!!!!sc51848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