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米粉妹儿(五) [打印本页]

作者: cindyxie9    时间: 2012-6-8 20:10
标题: 米粉妹儿(五)
            眼看着一样样证照办齐,碗筷锅勺买全,几口蜂窝煤炉子和大锑锅也买回来了。李梅这下才想起,米粉店的名字还没取呢。但凡是个店店,总该有个名字,就像生出来的娃儿,不管丑的还是乖的,总是要给人家取个名字,有个说法。不然以后人家说起,“走,我今天请你去吃米粉。哎,去哪家呢,莫得名字在嘛。”  这条街上各个都是有名有姓的店面,没得哪家是“黑户口”。  乔大娘的涪河米粉店,蒋伯伯的老蒋切面店,天津老板家的江津小炒馆,习爷爷的玉昆山高度粮食酒。。。。。。该给自己和妈开的这第一家米粉店安个啥子名字好呢?

       李梅思前想后了好多天,急得乔大妈和叮叮猫来问了几趟咋还不开,早开早赚钱嘛。李梅不开腔,心头主意大得很,她晓得大家是为了她们两娘母好,希望她们早点有进项。可是她横竖是拿定了主意要想一个自己喜欢,又招别人喜欢,人家又容易记得住的名字。

      这条街的主要消费力量来自于旁边的卫生学校。都是比李梅小不了多少,正在长身体的学生娃儿。学校食堂的大锅菜放再多的油都像是放的洗洁精,把些娃儿吃得是痨肠寡肚的,成天像游魂一样睁着绿光闪闪的眼睛遍街找吃的。

       学校里面紧靠门卫的地方,有学校的家属开了一个只卖外卖的窗口。晚上米粉店坐不下人的时候,分流过去的一波学生就像春运买火车票一样挤得人山人海的打泳堂。因为就紧靠着李梅家的墙,经常都听到男男女女地惊叫唤“哪个瓜娃子,把老子的鞋子踩脱了”、“挤个亏啊,你娃急到投胎安!”、“老板娘,把你盅盅里的油渣多给我几颗嘛”、“老板娘,多放点熟油辣子,多捞点青菜嘛”、“同学帮我把我的搪瓷碗排下队嘛,多谢哈!”、“不准卡列子!!!”等等等等。每次都听得李梅和哑巴妈在屋头笑个不停。哑巴妈在记账本边边上,挤匝密匝地写给她看 “你看,出来读书,娃儿好造孽哦。跟饿痨鬼样。”两娘母笑一阵子,李梅总会把头靠在哑巴妈肩膀上。她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妈始终在一起,从来也没被妈骂过,更莫说打过。

       这天晚上不冷不热,一股一股的风吹得人每个毛孔都是舒服的。李梅扎个板凳和妈在门口坐着,一边眼睛漫无目的地看着卫校门口竖着挂的那个校匾一边想店店的名字。两个卫校的女娃子夹在一群下晚自习出来吃夜草的学生中走了出来。

       之所以李梅的目光一下子就聚焦在了这俩个女娃子的身上,那是因为她们看起来不仅明显的比周围的学生娃儿要显得小些,而且明显也要穿得漂亮时髦些。腿杆上都穿着带两个圈圈踏在脚板底下的健美裤,显得腿杆笔直。这种裤子李梅在银河大道上看到过,穿的人并不多。脚上登的还都是漆皮皮鞋在暗夜里亮哗哗的引人侧目。

     这个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相对贫困的山区或农业县,很多农村学生为了跳出农门,更为了能早日为家里分忧,奋力一搏考取这里,理想很单纯也很美好:将来有一个稳定的服务基层的医疗工作者岗位。在整个四川农村,农民们还是很淳朴的把医生尊称为“老师”,以表达他们对医者的一种特别的敬仰。让自己的娃儿将来也成为自己敬仰的人也是很多农民几代人的梦想。

作者: 764760096    时间: 2012-6-9 12:09
赞一个
作者: cindyxie9    时间: 2012-6-9 12:11
764760096 发表于 2012-6-9 12:09
赞一个

:handshake
作者: 东方蜘蛛    时间: 2012-11-16 09:37
那个年代不知道,现在的话,是先取店名、开张、然后再办开边办理营业执照。所以,那时也和现在一样的话,那你文中的顺序就整反了。
好比小孩上户口,没有名字没法上户。
作者: cindyxie9    时间: 2012-11-16 09:53
东方蜘蛛 发表于 2012-11-16 09:37
那个年代不知道,现在的话,是先取店名、开张、然后再办开边办理营业执照。所以,那时也和现在一样的话,那 ...

噢,这样子 没做过生意呵呵呵,谢谢,第三稿我就一定记得把顺序整过来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