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蜀地寻宗 [打印本页]

作者: 油条    时间: 2009-7-17 15:27
标题: 蜀地寻宗
前些日子到郫县出差,宿镜湖园,午饭后闲来无事,便出宾馆沿街往北信步,约五十米,便看见一座颇具古风的建筑,红边白墙,绿树掩映,在正门上方刻有四个篆体大字——古望丛祠。


望丛祠

学历史的本能让我对这座并不太张扬的祠院产生了兴趣,因为我知道,她祭祀的是蜀人的两位祖先——望帝与丛帝。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但让蜀人汗颜的是,与中原文明相比,巴蜀文明似乎只是长江中的一粒毫不起眼的沙石。公元前841年,中国,或者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后到战国末期的数百年间,各路诸侯纵横捭阖,逐鹿中原,诸子百家也在尽情地写意着他们的才情与智慧。遗憾的是,在巴蜀之地,一直到战国时秦惠王后,蜀国古史才真正可与正史参照。而之前的那段历史却始终裹藏在层层迷雾中,留给后人的只是一段充满悲情色彩的神话故事。
望帝与丛帝便是这段神话故事的两位主角人物。
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古蜀国先后有五位国王,据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三帝之后便是望帝与丛帝。此五帝也是各有功绩,比如蚕丛,这位巴蜀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主要功绩便是“教民蚕桑”,而鱼凫则是“教民捕鱼”,杜宇(即望帝)则是“教民务农”。可以说,正是五帝的出现,将古蜀蛮荒之地引向了文明。
渡入望丛祠,人很少,祠中古柏森森,显得幽静肃雅。饶过一段门屏,便到了二帝纪念堂。纪念堂正中端坐两尊塑像,望帝居左,长须满面,显得老成持重;丛帝居右,目光炯炯,意气风发。望帝右手横举胸前,手指指向丛帝,似乎在说:“年轻人,好好干吧。”塑像虽有尊卑之显,但仍不失为一幅和谐的画面。
  
二帝纪念堂



望帝与丛帝

作者: 油条    时间: 2009-7-17 15:28
望帝杜宇,也算是一个外来户。传说大约西周初期,杜宇由朱提(今云南昭通)进入成都平原。他同江源(今祟州中西南)的女酋长梁利结合,取得当地土著的支持,因而逐渐取代此前的鱼凫王,改朝换代,成为古蜀国的第四位国王。据说在位期间,杜宇将蜀国的都城迁至汶山下的郫邑(故址在今郫县城北,即民间传说中的杜鹃城),同时致力于耕战,蜀国实力大幅度上升,开疆拓土,北达汉中,南至宜宾,东越涪水,西抵青衣江,成为西南泱泱大国。春秋初叶,来自长江中游荆地的鳖灵,也即丛帝登场了。鳖灵的来历更加奇特,据后汉应劭《风俗通义》:“荆鳖令(灵)死,尸随水西上,荆人求之不得也。鳖令(灵)至岷山下复生,起见望帝,帝使鳖令(灵)凿巫山,然后蜀得陆处。”也就是说,鳖灵就是一具死尸复活而来的。
传说终究是传说,现在的研究已趋于这样一个事实,鳖灵属另一氏族,即巴族。他生长在楚地,楚地多江湖,因之深识水性,富有治水经验。他溯江西上,先到南安(今四川乐山市),后到郫邑见望帝。望帝知人善任。即以其为相。适逢洪水为灾,望帝又委其以治水重任。他不负厚望开凿玉垒山和金堂峡,使洪水分道下流,水患得平。
鳖灵最终接替望帝成为古蜀国的第五位国王,建立了开明王朝,而杜宇则过上了隐居生活。但这种王位的接替却有着色彩各异的多种说法:
第一种:鳖令治水后,很受民众拥戴,“望帝自以为德不如,以国禅与鳖令,为蜀王,号曰开明。”(《风俗通义》)。而第二种说法却显得不那么和谐了,据说杜宇在鳖灵带领人马去治水之际,却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归来,当然是大怒,于是用武力将他赶走,自立为蜀王。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而且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四川通志》)。这也是“杜鹃啼血”来历。
但从后来的很多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蜀人似乎对望帝寄予了更多的同情,甚至从望丛祠中的两座王墓的大小与分布也能看出这种区别来。望帝墓居纪念堂正后方,规模庞大,颇具王气;而丛帝墓则居于纪念堂的左后侧,规模也较望帝墓小许多。
口中念着“蜀魂千年尚怨谁”、“似向春风诉国亡”的诗句,再看看两帝并肩而坐的塑像,心里怎么也不是滋味。
作者: 油条    时间: 2009-7-17 15:32
走出望丛祠,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那股考本溯源的探寻之心似乎又被唤醒了。我知道,在郫县附近,还散落着其他几位古蜀国王的遗迹。机不可失,第二天,在公事了结后,我便开始了新的寻宗之旅。
首先便是寻找鱼凫城遗址。
传说商代末期,鱼凫王派兵伐纣,反被土著偷袭得手,蜀国由此灭亡。关于鱼凫国破,古文献的记载都寥寥数语。“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蜀王本纪》)还有一个版本的《蜀工本纪》则说:“(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引《御览》卷八八八)这就给后来的学者留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而现代的考古却证明了鱼凫城的存在。1996年,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会同温江文管所在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发掘到了鱼凫城遗址,该遗址被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9年,再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又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近年,经文物考古部门发掘研究,该遗址呈六边形,面积40万平方米,距今4300~4000年左右。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标很明确,就在万春镇报恩村,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驱车在郫县至温江的公路上几乎打了一个来回,几乎到了见人就问的地步了,却无人知道报恩村的确切位置。正当我失望至极地准备返回郫县时,却忽然看见路边立了一个指示牌——鱼凫村,既然叫鱼凫村,那就必定和鱼凫有很深的渊源,于是停下车仔细打听,终于在一个老大娘那里得到了一条较为准确的线索,从一个苗圃旁边的一条水泥小道进去,还要拐两三个弯,只能是边走边打听了。好在里面岔道不多,且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很快就到了我寻找已久的鱼凫城遗址。
这是一个很小的土堆,上面立了一块石牌,上面写着“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鱼凫村遗址)”。然而在石牌后面,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庄稼,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城址。还是在一位村民的解释下,才知道在我们来的这条宽约1.5米的村道,竟然就是当年挖掘出来的古城址的城墙。


已成一片农田的鱼凫村遗址



这条村道竟然就是遗址的城墙

调整大小 gs 026.jpg (86.21 KB, 下载次数: 21)

调整大小 gs 026.jpg

作者: 阿拉蕾    时间: 2009-7-17 15:44
sc51873又学到一些知识!!!
作者: 油条    时间: 2009-7-17 16:06
鱼凫城遗址看来是没有什么收获了,但寻宗的脚步没有停止,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古蜀国的第二和第三位国王,也即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就坐落在与郫县毗邻的温江区。根据资料,鱼凫王墓位于寿安乡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清乾隆《温江年志》、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1985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很快就到了寿安镇,然而,当打听火星村时,却一如上次一样,村民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再问古墓,也依然摇头,甚至有一个太婆说这里哪有古墓,只听说彭州那里有古墓。车子几乎就在寿安镇周围兜圈,时间也已过去了快一个钟头,仍然毫无头绪,望着地图上醒目的标记,心里不由一阵失望。
这时已上到一条平整的公路,一打听,原来这就是温玉路,在一个岔路口,又遇到一对年龄较大的夫妇,赶紧上去,先问火星村,摇头,再问鱼凫古墓,还是摇头,完了,看来这趟真的白来了。忽然,大爷在迟疑了一阵后,说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你问的是不是大墓山?”这时我真想扇自己一耳瓜子,怎么就忘了问这个地方呢?这也许才是当地人习惯的称呼。我赶紧说对对对,大爷就指着那条岔路,说下去抵拢倒拐,左行约五十米,有一户人家,问那里的人就知道了。
按着指引很快就到了说的那个地方,原来,那千寻万唤的鱼凫王墓就在这户人家门前的一片树林里。


从这条小道进去月50米便是王墓

这是一片杂乱的树林,林地里杂草丛生,在通往这片树林的小道的旁边,有一个直径约20米的圆形土丘,就在这个土丘一侧,立着一块石牌,而在它之后,还有一块年代更久远的石牌斜躺在地上。两块石牌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鱼凫王墓。



鱼凫王墓

[localimg=180,135]2[/localimg]
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王墓吗?我清楚地记得资料上是这样描述这座王墓的:该墓座南向北,单冢墓,土冢,长85米,宽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透过杂乱的林木,隐约可见的土丘正是我苦苦寻觅的王墓
[localimg=180,135]3[/localimg]
这就是我们川人的一个祖先的墓地,不要说与黄帝陵或是望丛祠里那两个王墓相比,就是与一般寻常人家的墓地相比,也是寒碜得不能在寒碜了。站在这里,我突然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川人,来到这里我应该怀着一种很虔诚的心情,来努力寻找一种血脉和渊源,寻找当年从这里衍生的四川文化的根系。然而,望着荒芜的一切,我觉得根本不配站在这里,在这里诉说虔诚简直就是一种虚伪。
我很快地逃离了那里,那户村民指着前方说,再有一公里就是你所说的柏灌王墓了。然而,我摇头了,因为我知道,柏灌王墓比这里更加惨淡,连土丘也只是隐约可辨,再去那里,我会更加惶恐的。
我的寻宗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留给我的,除了数码相机里的一张张照片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名的痛楚。我真希望,那些传说都是假的,没有什么五帝,没有那些古蜀文明,否则,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五双先祖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我们这些生活在浮世中的后人们将作何以对。
作者: 油条    时间: 2009-7-17 16:12
标题: RE: 蜀地寻宗
鱼凫城遗址看来是没有什么收获了,但寻宗的脚步没有停止,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古蜀国的第二和第三位国王,也即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就坐落在与郫县毗邻的温江区。根据资料,鱼凫王墓位于寿安乡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清乾隆《温江年志》、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1985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很快就到了寿安镇,然而,当打听火星村时,却一如上次一样,村民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再问古墓,也依然摇头,甚至有一个太婆说这里哪有古墓,只听说彭州那里有古墓。车子几乎就在寿安镇周围兜圈,时间也已过去了快一个钟头,仍然毫无头绪,望着地图上醒目的标记,心里不由一阵失望。
这时已上到一条平整的公路,一打听,原来这就是温玉路,在一个岔路口,又遇到一对年龄较大的夫妇,赶紧上去,先问火星村,摇头,再问鱼凫古墓,还是摇头,完了,看来这趟真的白来了。忽然,大爷在迟疑了一阵后,说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你问的是不是大墓山?”这时我真想扇自己一耳瓜子,怎么就忘了问这个地方呢?这也许才是当地人习惯的称呼。我赶紧说对对对,大爷就指着那条岔路,说下去抵拢倒拐,左行约五十米,有一户人家,问那里的人就知道了。
按着指引很快就到了说的那个地方,原来,那千寻万唤的鱼凫王墓就在这户人家门前的一片树林里。


从这条小道进去月50米便是王墓

这是一片杂乱的树林,林地里杂草丛生,在通往这片树林的小道的旁边,有一个直径约20米的圆形土丘,就在这个土丘一侧,立着一块石牌,而在它之后,还有一块年代更久远的石牌斜躺在地上。两块石牌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鱼凫王墓。



鱼凫王墓

[localimg=180,135]2[/localimg]
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王墓吗?我清楚地记得资料上是这样描述这座王墓的:该墓座南向北,单冢墓,土冢,长85米,宽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透过杂乱的林木,隐约可见的土丘正是我苦苦寻觅的王墓
[localimg=180,135]3[/localimg]
这就是我们川人的一个祖先的墓地,不要说与黄帝陵或是望丛祠里那两个王墓相比,就是与一般寻常人家的墓地相比,也是寒碜得不能在寒碜了。站在这里,我突然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川人,来到这里我应该怀着一种很虔诚的心情,来努力寻找一种血脉和渊源,寻找当年从这里衍生的四川文化的根系。然而,望着荒芜的一切,我觉得根本不配站在这里,在这里诉说虔诚简直就是一种虚伪。
我很快地逃离了那里,那户村民指着前方说,再有一公里就是你所说的柏灌王墓了。然而,我摇头了,因为我知道,柏灌王墓比这里更加惨淡,连土丘也只是隐约可辨,再去那里,我会更加惶恐的。
我的寻宗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留给我的,除了数码相机里的一张张照片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名的痛楚。我真希望,那些传说都是假的,没有什么五帝,没有那些古蜀文明,否则,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五双先祖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我们这些生活在浮世中的后人们将作何以对。
作者: 油条    时间: 2009-7-17 16:13
标题: RE: 蜀地寻宗
鱼凫城遗址看来是没有什么收获了,但寻宗的脚步没有停止,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古蜀国的第二和第三位国王,也即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就坐落在与郫县毗邻的温江区。根据资料,鱼凫王墓位于寿安乡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清乾隆《温江年志》、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1985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很快就到了寿安镇,然而,当打听火星村时,却一如上次一样,村民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再问古墓,也依然摇头,甚至有一个太婆说这里哪有古墓,只听说彭州那里有古墓。车子几乎就在寿安镇周围兜圈,时间也已过去了快一个钟头,仍然毫无头绪,望着地图上醒目的标记,心里不由一阵失望。
这时已上到一条平整的公路,一打听,原来这就是温玉路,在一个岔路口,又遇到一对年龄较大的夫妇,赶紧上去,先问火星村,摇头,再问鱼凫古墓,还是摇头,完了,看来这趟真的白来了。忽然,大爷在迟疑了一阵后,说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你问的是不是大墓山?”这时我真想扇自己一耳瓜子,怎么就忘了问这个地方呢?这也许才是当地人习惯的称呼。我赶紧说对对对,大爷就指着那条岔路,说下去抵拢倒拐,左行约五十米,有一户人家,问那里的人就知道了。
按着指引很快就到了说的那个地方,原来,那千寻万唤的鱼凫王墓就在这户人家门前的一片树林里。
这是一片杂乱的树林,林地里杂草丛生,在通往这片树林的小道的旁边,有一个直径约20米的圆形土丘,就在这个土丘一侧,立着一块石牌,而在它之后,还有一块年代更久远的石牌斜躺在地上。两块石牌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鱼凫王墓。



鱼凫王墓


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王墓吗?我清楚地记得资料上是这样描述这座王墓的:该墓座南向北,单冢墓,土冢,长85米,宽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透过杂乱的林木,隐约可见的土丘正是我苦苦寻觅的王墓

这就是我们川人的一个祖先的墓地,不要说与黄帝陵或是望丛祠里那两个王墓相比,就是与一般寻常人家的墓地相比,也是寒碜得不能在寒碜了。站在这里,我突然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川人,来到这里我应该怀着一种很虔诚的心情,来努力寻找一种血脉和渊源,寻找当年从这里衍生的四川文化的根系。然而,望着荒芜的一切,我觉得根本不配站在这里,在这里诉说虔诚简直就是一种虚伪。
我很快地逃离了那里,那户村民指着前方说,再有一公里就是你所说的柏灌王墓了。然而,我摇头了,因为我知道,柏灌王墓比这里更加惨淡,连土丘也只是隐约可辨,再去那里,我会更加惶恐的。
我的寻宗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留给我的,除了数码相机里的一张张照片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名的痛楚。我真希望,那些传说都是假的,没有什么五帝,没有那些古蜀文明,否则,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五双先祖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我们这些生活在浮世中的后人们将作何以对。

调整大小 gs 040.jpg (104.58 KB, 下载次数: 21)

调整大小 gs 040.jpg

作者: 闲云居士    时间: 2009-7-17 19:43
拜读了!长见识哟!
作者: 风信子    时间: 2009-7-18 08:56
时光会淹没一切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09-7-18 10:15
去了,看了,空手回来了.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