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板凳龙”看来是得解释一下了!众所周知,龙是华夏图腾,舞龙是一种文化现象。千百年来,每当逢年过节,舞狮、耍龙都是各类庆典活动的重头戏。而舞‘板凳龙’则是农村广大群众的发明创造。他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运用农村常见的‘高板凳’作为“龙灯”的主要道具。舞时三人一组,交替翻滚,或分或合,随兴而致。合则长龙,分则小蛟。由于该活动好组织,易操作,成本低,故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板凳’已成过去,人们寻找的仅是一种失落的回忆……。
“板凳龙”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艺术表演形式,亦是民间传统的体育竞技,它是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有资料记载: “板凳龙”起源于大禹治水时代”。相传在那时海龙王能降雨,民间就以“板凳龙”的方式求雨。由于当时无任何工具,就用稻草扎成龙,固定在板凳上,边舞龙边泼水,求神造雨。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由于水龙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板凳龙”表演中的龙翻身、跃龙门、龙抬头、龙点头、龙嬉戏、龙摆尾、龙抢宝、龙飞跃、龙翻腾、龙缠身……等表演形式就是人们在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表演套路。
由于现在文娱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很少有兴趣站在露天场地去看并不花哨反而显得很“土”的“板凳龙”表演了。舞“板凳龙”比较需要体力,而现在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已没有人再愿意去学舞“板凳龙”了。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sc51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