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今日 4693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并不知晓前程如何,下一分钟要发生什么也不可预知,但我们都明白徒步穿越的意义远远不仅仅是这个过程,而在于它给予我们的来自内心的收获和生命格局的放大。 ——引言


沿怒江峡谷北上,我们徒步走过那片原始丛林
——察瓦龙至日东茶马古道穿越纪实


这是一个凉爽不焦躁的季节,从出发前的这一天以及之前的准备日子,直到我们完成了这段茶马古道穿越之后的好久好久,我们的心一直处于亢奋之中,难以平静下来。我庆幸自己的运气好,结伴的人心心相印,气氛和谐而快乐,庆幸大家具备坚韧的毅力和耐劳的品格,庆幸我们沿途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徒步穿越的真正意义。

这一天是2009年9月28日,远行的背囊简单而轻便,药品和糖类食品以及袜子多准备了些,这是户外徒步的经验。上午11点,我们四人走向那个曾多次作为旅程起点的那个小站。12点零5分,江油开往昆明的K16次列车启动。卧铺上摊开了出发前准备的地图,但没有找到察瓦龙至日东的详细攻略。

我们讨论着这次活动有可能遇到的麻烦,诸如,丙中洛到察瓦龙如何去得了,从察瓦龙徒步到日东乡还是到上察隅镇?我们最终要徒步的那一段到底是哪一段……一切都是未知数。我告诉大家,咱们步步为营,不再了解前程如何,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方式。这样一决定,我们反而心里有了底,前程不再迷茫。

实在太熟悉长途火车的环境,多少次乘坐这样的车直到铁轨的尽头,背着背囊四处游历似地,去找那些生活在僻静之处的过着原始一般生活的族群。仿佛看到他们自然朴素而简单的笑容,那种城市生活沉累的身心才得以恢复至轻。视旅行为另一层面的生命意义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改变这种心态。

伴随着隆隆的铁轨声睡去,梦里,那些古道上似是而非,若有若无,还有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支离破碎地渐渐展现开来……

9月29日,上午11点到达昆明火车站,出站口不到十米便是长途汽车客运站,我们要去滇西的六库,下午6点发车,票价175元,里程是537km,宇通大巴车需要运行12小时到达。现在我们有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去昆明市区溜达,乘坐了3路公交车去了金马坊,这里大多是云南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旁边有一米线店叫“百年老店建新园”十分火爆,味好廉价,一碗土鸡闷米线7元,吃得撑死。紧挨着米线店有一个驼峰客栈,一壶红茶30元,4人共用,惬意舒服,好多来云南旅游的散客,在驼峰客栈的留言板上寻找旅伴,去往云南各个偏远的地区。

下午6点,大巴车驶出昆明一直向西,30号凌晨,到达六库。天未亮,秋意浓,怒江吹来的凉风在这个时辰有些冻人,我们摸黑下车,找到公共卫生间,手捧凉水冲脸,再漱口,无需洗漱用具一切搞定。睁大眼睛看看哪里有灯光闪烁,就朝哪里去。

还好一家包子店开了门,这时我们冷得有了烤火的欲望,四个人一拥而上,围着火炉喝着热粥吃着包子。天亮的时候,我们返回汽车站,告示牌上写着发往贡山县的时刻表:7:00 7:50 9:00 10:30 11:10 12:00 13:00 都有中巴发往贡山,全程256km,票价61元。

这里还提供到达丙中洛的乘车信息:早上8:20发车,293km,票价:70元贡山时常有发车到丙中洛,中巴20元一张票;贡山包车去丙中洛票价250元(单边)来回400元,并有联系电话13988610005,0886-3626798。

真好,没想到信息如此详细,这让我们去往丙中洛的心踏实了许多。



怒江峡谷著名的石月亮



怒江上的拱桥



怒江特产野干笋



怒江野蜂蛹



怒江野生燕窝



怒江野生灵芝



虫草



雪莲

10.JPG (432.45 KB, 下载次数: 277)

10.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发表于 2011-5-24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沙发
羡慕你们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也想去!!!

点评

昨日黄花  好快的动作,我就坐藤椅了。 

发表于 2011-5-24 11:01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0:59:3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藤椅
沙发坐起  慢慢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1:04: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板凳
安得逸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1:15:4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报纸
全是资格的山珍啊!!!!是好东西~~: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2:32: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地板
期待继续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2:41:1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7#
sc51873sc51873sc51873继续!!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3:26: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8#
坐等滇藏线上茶马古道的穿越大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3:27:0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9#

沿怒江峡谷北上,我们徒步走过那片原始丛林

下午1点,贡山县城,此时,白炽的骄阳直射头顶,高原独特的紫外光尤其刺眼,仔细地打量,贡山街头已变得我全然不相识,恍如隔世。

2000秋天,我独自来到贡山,又独自走进独龙江峡谷,去寻找传说中的文面人,她们那蝴蝶般花纹的面庞以及在大山中坚忍不拔的性格,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命运的坎坷让我崇敬不已。

十年后的今天,再度来到文面人的故乡已物事全非,县民委的人告诉我,当年我曾看望过的文面老人枉梅列,阿妮等都已去逝,而文面人作为独龙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正逐渐随老人们的离去而消失。

数年后,人们再也看不到文面人了,然而一种文化的消失只能被一种更先进的文化所替代,所以无所谓悲天悯人,也无所谓不能再现,要庆幸的是古老而偏远的独龙族人今日的生活更加接近现代文明,更加与城市人一致化。

在贡山邮局给朋友寄了卡片,我们便搭乘大巴去了丙中洛。给司机说好,途径怒江第一弯时,要稍停片刻,我们需要合影留念,司机欣然答应。这样的要求在这条线上已成惯例了。



怒江第一湾——距丙中洛22公里



黄昏中的丙中洛





又一个黄昏的降临,丙中洛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个赋予了传奇色彩的地方。

曾看过美国人希尔顿著的《消失的地平线》,记载了二战时期一架载有两名英国外交官,一名女传道士,一名被通缉的美国经济诈骗犯的小型飞机被劫持降落在这片山谷所经历的一切。

希尔顿描述到:香格里拉呈现给你满眼的翠绿,那是一种使人透不过气来的,从荒凉孤寂的韵律中飘曳出来的梦幻感,神秘与梦幻参半——一种终于来到世界的某个尽头和归宿的感觉。

那稀薄的空气中泛起一层淡淡的云烟,仿佛是梦中的纱帐,与瓷青色的天空相应成趣。随着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凝望,渐渐沉入一种深深地近乎迷醉的平静……这部小说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英语词汇中创立了“香格里拉”这一奇异的名词,作者给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香格里拉”之谜。

小说第一次将中国境内的美丽风光命名为“香格里拉”。所以丙中洛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香格里拉”的地方。



丙中洛就坐落在怒江流经贡山的第一台地之上,就像是大地母亲的赠预,这一带并不像下游那样峭壁陡立,田地像豆腐块大小的报纸样贴在几近垂直的山坡上,形成一块块群山环抱的小坝子,土肥山青,阡陌相连,村庄比邻。

这里自古就是沟通滇藏的一条古道,很早以前这里就川流不息地过着马帮,商贾和朝圣者。时至今日,古道依然发挥着作用。

丙中洛仅一条街道,如不在旅游季节这里就十分冷清。而今天已近十一国庆,街上行人多起来,小旅馆和小餐馆开始活跃。德拉姆客栈是丙中洛较为出名且收费最贵的客栈,是一个叫蚂蟥的男人和他的妻子开办的三层楼客栈。节日期间标间(不带卫生间)一晚70元,平时40元。吃饭每人每天收30元,平时15元。



这个在丙中洛显得有些奢侈的德拉姆客栈给客人的安全感却是毋庸置疑的。女主人提醒每一位旅者,今天是30号,所有价格涨至节日期间的价位。背包放进屋里,每间房住进什么人,住几位人我都过目不忘,不住店的人进来我一眼就能认出,你们放心的出去玩。

我很喜欢她的明码实价和直截了当。她还说今晚有篝火晚会,免费喝茶喝米酒,大家不易,好好跳锅庄。我们之后又住进一些昆明来的游人。晚上8点这个客栈已热闹非凡,德拉姆为大家准备了上好的夏拉米酒和酥油茶,歌者和舞者不知疲倦地乐呵到深夜12点。





秋那桶是一个恬淡快乐的小村

秋那桶是我们必去的一个小村。距丙中洛13km,早上8点,我们去街上随便一处可搭乘去秋那桶的地方等车。前往秋那桶的小面包车就两三辆,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司机觉得开一趟略有盈利不亏就发车。面包车沿怒江北上。

在一个叫都那桥的地方停下车来,司机说顺着前面的坡路步行4公里,直到云南境内怒江最北端的一个山间小村落,那便是秋那桶。而都那桥的另一叉道便是通往西藏察隅的路。





顺着这条水泥路步行3公里就是秋那桶

我们缓缓地沿坡路步行,在又渴又累的时候,秋那桶斑斑驳驳的房屋出现。紧接着一片嘈杂的声音飘来,寻声而去,村子中的篮球场上聚满了村民。这里正在举行山村娱乐活动——男女篮球村组比赛。



他们用羊皮制作粮食口袋



原始的生活用具



自织土布



秋那桶人把这种黑色饮料称咖啡。

村民用锄头开垦出这块平地,再浇上水泥,又就地取材自制篮球板,皆不标准,可比赛的认真劲一点不压于城里的正规比赛。女人们打着赤脚披头散发,花花绿绿的布衫算是球衣,被抓得七零八落,她们又吼又叫又笑,亡命地奔跑,那球几分钟之内三次滚下坡,来回拣一趟需要七八分钟,这拣球的次数比投球次数多。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异类的篮球比赛了。

在这极为偏僻的怒江峡谷里的小山村凸现出来的蓬勃的生活气息令我们感动不已,我们融入其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体味秋那桶村民那份天然快活的秉性。

球场旁有一天主教堂,墙上张贴着贡山县天主教爱国会章程。二百多人口的秋那桶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信奉天主教,百分之四十人信奉藏传佛教。

秋那桶历史上最知名的一位神父叫李文增,生于1871年,曾去德钦盐井及贡山等地传教,荼生救灵。1958年去逝后,信徒们把他葬在教堂旁。水泥砌成的墓碑上写着“主仆李文增 敬神父之墓”,眼前这个深厚刻印着历史雾霭的墓身上坚实地插着一个大十字的传教先人的坟墓似乎还散发着上帝的福音,它的力量覆盖着整个秋那桶以及这里的片片山岭。



人们敬仰他,朝着他引导的生活道路安排着今生及后天的日子。

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恰与她的名字反其道而行之,在藏语里“秋”即水,“那”即黑,“桶”即草,意思是这里是黑水黑草的地方,不宜人居。而我们所见到的现在的秋那桶被清澈的秋那河环绕,草茂水清,人畜共饮。星转斗移,环境变迁,秋那桶不能顾名思义了。

从村子继续往北步行两小时,便可到达西藏察隅境内的松塔林村,而这里的人认为真正的茶马古道便是从秋那桶起步,翻山越岭途径松塔林而到达西藏察瓦龙,五年前丙察公路通车后,这条古道便废弃了。人们把丙察公路称为纳恰洛路,全程90公里。



向右去秋那桶,向左去往西藏察隅县

秋那桶最初之名称的意义,并不影响她被称为“天上的村寨”。她隐秘在青山之后,生活着怒族、傈僳族还有藏族居民。村里的年轻人告诉我,他们的妈妈大多是从德钦嫁过来的藏族人,而爸爸多为土著的怒族和傈僳族人。他们的文化生活和传统习俗已经逐渐走向一致。刚进村的那一幕已告诉我们这里有多么和谐和大同。

自然之神总在这里小憩,给秋那桶更多的眷顾和呵护,将最艳丽的色彩在这里用尽。白雾轻拢村庄,雪山呈现金色的光芒,奔腾的怒江如翡翠,复古的木屋满落田间。一切都那样宁静而淳朴,一切都那样不可思议,让我们有了难离难别的情绪,久久的回望不止。








23.JPG (426.77 KB, 下载次数: 219)

23.JPG

24.JPG (24.89 KB, 下载次数: 206)

24.JPG

25.JPG (377.5 KB, 下载次数: 202)

25.JPG

26.JPG (247.91 KB, 下载次数: 202)

26.JPG

27.JPG (254.66 KB, 下载次数: 203)

27.JPG

28.JPG (165.13 KB, 下载次数: 208)

28.JPG

24.JPG (24.89 KB, 下载次数: 214)

24.JPG

33.JPG (344.02 KB, 下载次数: 199)

33.JPG

31.JPG (175.17 KB, 下载次数: 216)

31.JPG

32.JPG (158.53 KB, 下载次数: 211)

32.JPG

34.JPG (154.49 KB, 下载次数: 216)

34.JPG

35.JPG (283.37 KB, 下载次数: 211)

35.JPG

36.JPG (297.38 KB, 下载次数: 196)

36.JPG

30.JPG (445.89 KB, 下载次数: 213)

30.JPG

31.JPG (175.17 KB, 下载次数: 214)

31.JPG

32.JPG (158.53 KB, 下载次数: 203)

32.JPG

33.JPG (344.02 KB, 下载次数: 208)

33.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02:2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0#

沿怒江峡谷北上,我们徒步走过那片原始丛林

德拉姆客栈的蚂蟥先生,惯例式的告诉我们,去独龙江吗?有越野车可开到龙元(独龙江乡的一个小村庄)。包车每天600元,送去察瓦龙1200元。可我们不想出高价,于是采用惯用的手法,去街上碰运气,看看有无货车可搭。

10月2号,一大早我们兵分几路,满街询问那些开杂货铺的老板,最近几天有无从察瓦龙过来进货的卡车。果真在早餐店碰上了李师傅,他把老婆从青海带来丙中洛,又去察瓦龙开了杂货铺。节日期间老婆催他补充货源,正好今天要送货去察瓦龙,谈好价每人50元送我们到达。真是上天的恩助!

9:40,我们乘坐的2吨卡车已行驶在丙察公路上。走完最初的17公里之后,李师傅说剩下的路全是烂石子路,很颠,你们坐牢靠了。路的宽度就是车身的宽度,颠簸而陡峭,左边是湍急的怒江,右边是碧罗雪山陡直的山壁。有好几处路段基本上是从七十度的斜坡上凿出来的。



从丙中洛到察瓦龙地路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路面全是页岩碎石铺垫,路基松软且路材容易流失,如遇暴雨必滑坡无疑。在这样的路况下,师傅任何一个闪失,都会令我们命归黄泉。李师傅说自己每次送货去察瓦龙都硬着头皮上,遇上搭便车的人也告诉他们路险,如遇不测后果自负哟,现在他也这么对我们说。

事实上,我们都多次在旅行的途上遭遇这样的险路,全是有惊无险,今天也怀了这样的心态,跟着李师傅走。只见他稳稳地把住方向盘,并让我们放松,平静些,危险地段下车步行通过。



过飞石区



果真在经过扎恩村后不久,车道便进入了一片飞石区。大约100米长的豁面全是不断倾泻而下的沙石,伴着江风,呼啦啦的飞石瞬间飞过头顶,扎进怒江。待风过飞石才安停,我们帮着李师傅用铁铲整平路基,快速通过。

90公里行驶7个小时,黄昏时分到达察瓦龙。



察瓦龙乡街道

察瓦龙乡坐落在怒江纳恰洛峡谷右岸的一块台地上,是西藏东南角与云南毗邻的一个小乡,南部与缅甸接壤。一条石子路两边不规则地排列着砖房、水泥房和木房便成为街道。乡政府和佛山市援建的中心小学校三层的楼房是这里最现代的建筑。街上有四五个杂货店,供乡上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杂货店都是一揽子经营,诸如日用品、衣服、农具、农药、副食、蔬菜等都在一家店里可以买完。

正值节日,乡政府没人上班,可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却书声朗朗。老师告诉我,这里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是寄宿制,他们大多要步行2至3天才能回到大山里的家,一般都是寒暑假才回家。学期间的节假日不放假照常上课。

山里的孩子很好奇,追着我们不散开,但却没有学会如何与人交流,问什么均不作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快乐着,笑着。孩子们可以在察瓦龙中心小学上到小学毕业,继续升造只能去察隅县城。



察瓦龙中心小学









这栋两层楼房就是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

在察瓦龙我们住进了四川人陈坤的小旅馆。硬板床2人间40元,餐费比丙中洛贵一倍,二素二荤70到90元。菜地里搭了一间木板房利用太阳能可以勉强洗澡,水如细流,实在不够用,糊弄一下还是可以。

我们要从这里步行到西藏的日东乡。此时,我们的旅行原则是:租马帮,无马帮则徒步走。最初我们相信陈坤可以帮忙找到向导,陈坤说,察瓦龙到日东110公里,步行需三天,租马一天100元,向导一天70元。我们需要一名向导2至3匹马。

但是陈坤在向我们介绍乡上租马雇向导的事情时总是遮遮掩掩,模凌两可,一会说有马匹,但无赶马人;一会说赶马人要两天以后才能回来。他建议我们租他的皮卡车600元送我们到50公里外的木空村,说到了木空马和向导都好找,到日东也就剩下一天半的路程。

这下我们明白了,陈坤不会真心为我们找马和向导,目的在于我们万般无奈下租他的皮卡车用。于是,我们又故伎重演到每个杂货店打听有无车去木空。傍晚8时,一辆蓝色卡车驶过街头,寻车追去,司机叫旺堆,是察隅县古拉乡的人。很快谈好价,明天送我们去木空村,一人收费50元。

我谨记跟当地人谈价一定要把价格敲死,他们善变不说,很多时候不履行承诺,随意性太大。果然,讲好的价格到晚上10点再去核对时,已变成每人收75元。我们没有再跟旺堆讨价,只跟他反复确认价格及乘车时间。旺堆说一定会带上我们走,第二天凌晨4点来旅馆接人,到现在我们似乎可以放下心了,但一夜未敢实睡。

凌晨4点我们准时被闹钟唤醒,用最快的速度整装完一切之后就是等待,直到5点旺堆的卡车已不知去向……我们被旺堆骗得说不出话来!在这极其偏远的地方,人们的行为规范似乎没有一个准则,言行也不受道德标准的约束,随心所欲就像山上的牦牛,我们恨不起来也怨不起来,也许旺堆根本不认为他有错,他想我们没坐他的车他也没收我们的钱是公平的。

在沮丧的心情下,10月3号的清晨来临,我们抚平情绪,振作精神,继续寻找帮助,见人就问:去日东吗?需要马和向导。直到晌午10点也无果,朗萨就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天使般地出现了。



朗萨的蓝色卡车把我们拉到了怒江边



留下电话,下次来还找朗萨

他开着一辆没有牌照的也不知啥名的,且报废的蓝色农用卡车,刚从怒江边拉沙子回乡上,朗萨主动向我们走来,问找马吧?我们直点头,他说别急,我打电话问问。此刻不管他是否能帮上我们,那种被抛弃之后突然降临的关怀顿时温暖了我们。

他打完电话说,7公里远的米空村可以找到向导和马,我给你们联系好了,等我把沙子卸完就送你们去江边等,今天你们走得成。仿佛暴雪戛然而止,大地重回粉色。

这辆蓝色无牌照的卡车加上朗萨无证的驾驶在这里没人会在意,他在阳光下大大方方地开着这辆既没反光镜又不知名的用3000千元买来的报废农用车得意洋洋,朗萨一车又一车从江边拉沙石到乡上,那些二层楼高的水泥砖房大多是这辆卡车的运力而得以修建。朗萨也挣了些钱,但他也有不收钱的时候,他说做点善事心情比较好。

且让我来说说,朗萨拉着我们从察瓦弄到米空村这7公里的车程,是怎样地令我们魂飞魄散。

从乡北边出发,卡车拐过一道弯就沿怒江北上,烂石子路的狭窄和陡峭是我们城里人难以想象的,站在车厢里抓紧蓬杆的同时全身肌肉也绷成疙瘩,伴随着车子全身的破响,再看看左边深砌的怒江,右边风蚀斑驳的陡崖,心被提到了嗓子眼。

这是一条纯粹在群山环绕的峭壁上开凿的一条土路,个别路段仅一辆车的宽度,而朗萨却自如地把玩着方向盘,时速超40码,我们颠簸得抓不住蓬杆,队友小胡说他此刻眼冒金星,视线模糊,找不着北。队友李老师说他把“停车!!!”压在舌根下,随时准备大吼一声,跳车而去。

而那深不见底的怒江,在我移动的视线中变得狰狞恐怖,我想此刻我们翻下江的概率很大,但不知怎么,随即产生该怎样就怎样的想法。经过无数的转弯,在我们担惊受怕得不行的时候,朗萨的方向盘打正,车子停在了一块凹进右边的土坪上,跳下车来大家相视一笑,先前的惊吓全无,问朗萨:向导和马呢?纵然心跳还未平缓,向导和马却在这时是第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朗萨指着江对岸的山坡说。在那里!接着用手机呼喊向导,不一会遥望对面的山坡隐约看见泛白的小路上有蠕动的人和马。我们付给朗萨150元,心中感激不尽。



45.JPG (367.82 KB, 下载次数: 216)

45.JPG

48.JPG (254.56 KB, 下载次数: 216)

48.JPG

49.JPG (407.72 KB, 下载次数: 208)

49.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