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雪灵 于 2012-2-1 14:51 编辑
从雅安出发自驾车沿着川藏路,翻越二郎山、历过大渡河边的泸定、康定,历时一天,夕阳的余晖落尽,夜色降临我们到达丹巴县城。 夜幕下的丹巴县城一如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大渡河两岸陡峭山体的峡谷地带,随河流上下延伸。夜风浩荡,护城河两岸的各色经幡在朦胧灯光下绚烂着劲舞。稍作停留,我们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七公里以外的目的地---甲居藏寨。 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山顶层层攀爬,进入甲居藏寨寨门,查询证件后,我们被安排在进寨不远的一处藏族老乡家,大人小孩一行十四人忘却了旅途的劳顿,瞬间雀跃起来。 藏族老乡家的碉楼石木结构共分三层,最下面的一层饲养牦牛、山羊;中间层是伙房、饭厅、已婚妇女的寝室;最上层是未婚青年的居室。环顾凉台、门窗、家具处处氤氲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屋子宽敞、洁净。六十多岁的藏族老阿妈、阿爸慈祥和蔼,热情的招呼我们各自进屋休息;老阿妈的儿媳妇个子高挑漂亮,有些腼腆,少有说话,一直在伙房忙碌着我们一行人的晚饭;十二岁的孙子沉默着不断的往土灶里添柴火;最小的孙子大概七八岁,他和开朗的父亲一起到寨门迎接我们,小家伙坐在父亲驾驶的拖拉机上给我们引路,手里舞着树枝,高兴得呵呵直笑,黝黑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透着机灵与纯真,比哥哥开朗大方,能用汉语顺利与我们交流。 晚饭七菜一汤,食材是山上地里种的无污染蔬菜,老阿妈亲手为我们烙的热气腾腾的玉米饼、风干的老肭肉与自酿的青稞酒。“辛苦一天啦!要吃好、吃饱哦”老阿妈热情的款待,对于走过近千公里路途的我们,家的温暖溢满眼目。甘醇、香甜的青稞酒洗涤着旅途的疲惫,我们喝干了几坛子青稞酒,海吃桌上的美味菜肴,那种久违的开心与快乐充斥在小小的高山碉楼。 夜慢慢的沉静下来,几位带孩子的女队友已早早的休息,伫立三层露天凉台,被静谧的夜包裹,抬头仰望浩瀚亦皎洁的夜空布满明亮的星星,那星星分明就住对岸的山尖及自己的头顶,不时有流星划过,它们散落在谷底、山涧亦或山峦的那边……此情此景,记忆的胶片回放着童年的小镇,星空下外婆讲述的童谣;妈妈哼唱的乡村小调,小伙伴稻草堆里的迷藏。“流星划过及时许愿,美好的愿望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外婆说。于是电话与母亲报平安,“山高路险,注意安全……”母亲一再叮嘱。远在上海读书的女儿发来短信:“等学成一定要去藏区考察那里的民风、民情,欣赏祖国高原的旖旎风景”。山风呼啸,鼓胀着衣裤,寒冷蚀骨,温暖与感动却在心底。 身在异域他乡,总是难以入眠,一直以来的习惯,迷糊到凌晨五点,不知名的小鸟在窗外欢快鸣叫,声音清丽悠扬,一丝光亮透过木窗的缝隙进入黑暗的屋子,怕打扰队友,轻悄穿好衣裤独自下楼,天空已放亮,目光找寻着小鸟的踪影,“那是喜鹊!” 老阿妈说。它们成双成对歇息在树林里,黑、白、蓝三色相间的羽毛在新绿的树枝上格外的醒目养眼。 早餐后,队友们背上摄影包匆匆登上山顶,观景台上早有摄影爱好者架好了脚架,在晨光里等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每每太阳的笑脸露出在对岸的山顶,这边的光影及景色才是最佳最美。“摄影人,辛苦并着快乐,今生就爱这一口”一位两鬓斑白的爱好摄影的老人呵呵笑道。 长风拂过山峦,虽是阳春三月,寒冷依旧。太阳出来了!人群里有人兴奋呼喊,瞬间忙坏了摄影师们。阳光一点点照射过来,寒冷褪去,漫山遍野明与暗的色彩、光与影的融合,一草一木熏染着灵气。雪山泛着银光;层峦叠嶂的山峰云雾缭绕;碧绿、翠绿、黄绿的错落有致的树林;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竞相争艳;倚山而建的红、白、黑相间的座座藏族碉楼,以及碉楼顶上迎风飞舞的各色经幡,阳光下夺人眼球;层层梯田生长着一尺多高的青稞苗,一如温润的绿玉镶嵌在碉楼周围;林荫道上,阳光透过树林洒下细密碎片,藏族小男孩赶着一大群山羊到山顶放牧,白色的、棕色的、黑色的山羊个小,没有新疆羊那样高大、肥硕,但灵巧、健壮,特别是山羊那长长的胡须跑动中飘逸潇洒,样子憨态可掬。眺望甲居藏寨,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自在。安宁。朴实。这里是丹巴人的世外桃源,亦是热爱自然的人们向往的圣地。 伫立山顶,沐浴高山阳光,暖风煦煦中尽情享受着融入大自然的那份惊喜与惬意,体味着这里人们的酸甜苦辣与质朴的风土人情。上苍赐予丹巴人生活、居住的山水,勤劳、勇敢、坚韧的丹巴人用智慧把这里建设成了中国最美丽的高原乡村---甲居藏寨。 本文于2011年4月15日发布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