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虽然是种食品,但它在古玩行中也是个小小的收藏品种,行内人称为文玩核桃。如今收藏迷们,收藏一些造型怪异的核桃,同时称之为文玩核桃。核桃手玩,是我国古老的一种运动文化方式,跟石头和铁球相比,揉山核桃的优点是“冬不凉、夏不躁”。
文玩核桃,也叫“健身核桃”,又称“掌珠”。文玩核桃最初称“揉手核桃”,它起源于汉隋,盛行于明清。清朝到了鼎盛时期,玩家大多聚集交流在当时的“八旗一条街”,就是现在前门大栅栏儿一带,都是些“不为一日三餐而忙碌的人玩。当时,核桃分两种:文玩和雅玩。雅玩是文玩的更高层次。北京有句老话,叫“玩意儿”,当时人们认为核桃最少也得盘上8到10年后,核桃包桨完美、碰撞之声如骨如牙金石之响、色泽细润如玉,才能称之为“玩意儿”。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狭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明清两朝,玩核桃达到鼎盛时期。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还亲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于民间。
清朝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身价及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宫内揉核桃之风,自然也影响到了社会。民间将人分几类,将把玩核桃者排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指当时的风俗)。时至今日,天津人仍把揉手核桃称为“文玩核桃”即源于此。
在玩核桃过程中,人们利用核桃的尖刺,凸起和棱角,采取揉,搓,压,扎,捏,蹭,滚等技法运动双手,压扎掌上穴位,刺激手上反应区,达到舒脉通络,活血化瘀,强身健体的效果。因核桃皮厚质坚,经过手的长期揉搓,汗液的浸润,油脂的渗透,时间的打磨,最后成为一件亮里透红,红中透明,不是玛瑙胜似玛瑙的自然艺术精品。在玩核桃的人们心目中,核桃不仅是健身器材,也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是集把玩,健身,观赏于一身的掌上明珠。
来自: iPhone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