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望 诗 仙
刘术云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末,乡人就开始设祠纪念李白了,千百年来,李白故居涌现出无数守望者。肖济洲,就是其中平凡而普通的一个。
“李翰林是太白金星下凡,仙人哟,他妹妹李月圆的坟平不得”
肖济洲是江油市青莲镇月圆村人。月圆村顾名思义就是纪念李白胞妹李月圆而改的村名。肖济洲从小就听爷爷婆婆讲了许多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诸如《李白出世》、《磨针溪》、《放牛坪》、《吟诗镇石牛》、《诗讽县令妻》、《粉竹楼》等,对李白十分敬仰。在青莲,肖济洲算是个大名人。他讲李白的传说故事,大人爱听,小孩也爱听。研究李白的专家从北京、从成都专程找他讲、那些神奇的传说,为李白故居平添神奇的色彩。
据《彰明县志》载:“李氏月圆墓,县西十五里天宝山陇西院旁,道光八年培修。”
解放初,由于人多地少,上面号召平坟造地。陇西院后天宝山腰上的古墓被农民们夷为平地。当人们平到李月圆墓前,肖济洲急忙招呼大家说:“这座坟平不得。”大家不解。有人说,啥子平不得哟,里面又不是埋的天王老子。肖济洲瞪了那人—眼,向众人解释说:“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这可是李翰林妹妹的坟哟,传说李翰林是天上太白金星下凡,俗话说‘欺人莫欺神,牛死马遭瘟’。哪个要是动手平这坟,连累了大家,都找他算帐。”
大家听完他一席话,想想在理,就动手平其它的坟去了。月圆墓得以幸存。196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太白故居”为文物保护单位,月圆墓是其中之一。
黄泥巴抹住“陇西院” 陇西院在青莲场外东半里许的天宝山下,为李白故宅。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陇西院险象环生。照壁顶正中用碎青花瓷竖镶着“陇西院”三个大字光彩夺目,有人指示铲掉它。铲字的人搭起高架,将照壁上的五条雕龙已经铲平。正要动手铲字,肖济洲赶来阻止:“铲那些字麻烦得很,你不如用黄泥巴和坝泥巴混起来抹了,又光洁又好看。”铲字的人图省事,点头照办。后又有农民提出将陇西院照壁拆掉,修猪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肖济洲坚决不准。
省政府批准建李白纪念馆后,文化部门对故居进行修缮,却不见“陇西院”三字的踪迹,十分惋惜。肖济洲知道后,颇为自豪地说:“别急,别急,把那些黄泥巴掏掉,字就现出来了。”果然如此,大家纷纷称赞肖济洲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一耳光掴在孙女脸上 鉴于肖济洲是“李白通”,并酷爱李白文物,1983年,他当上了李白纪念馆临时工,负责守护陇西院和植树。那时,月圆村小学校还设在陇西院里。看到学生们在教室里认真读书,肖济洲时刻都在祝愿他们好好学习,争取再走出一两个“李白’来。
可是不久,陇西院内就发生了轰动青莲的“打人事件”。肖济洲动手打了学生,而且是本家族孙女。肖济洲辩称,他辛辛苦苦栽了许多树,还没成活就被学生玩耍摇死了,一直没找到“元凶”,气得跺脚。那天,他看到本家孙女在摇树,冲过去抓住就朝脸上掴了一耳光。小女孩哭哭啼啼跑回家找父母告状,父母凶神恶煞来找肖济洲算帐,眼看就要打起架来,幸好有个老师站出来,证明肖济洲没有使劲打,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自“打人事件”后,学生们领教了肖大爷的厉害,再不敢去摇树了,不到几年,陇西院内郁郁葱葱,呈现出清幽宜人的景色。
“我是李白的仆人” 守望李白故居,历尽多少风雨。肖济洲回想半世纪来心系李白,歌颂李白,维护李白,自诩“李白的仆人”也不为过。于是,逢人便说自己是“李白的仆人”。
世纪之交,江油市加大李白故居建设。全面修缮陇西院、太白祠工作。由于施工人员多,房屋紧缺,有关负责入劝肖济洲搬出陇西院,回家养老,每月仍然发给生活费30元。肖济洲听后,仿佛生出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十分沮丧,默默地流出了泪水。心想自己几乎一生守望李白故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不到得来这种结局。过去虽每月领过200多元工资,但也只能够自己的生活费,哪谈得上养家糊口。他也很理解李白纪念馆的苦处,上面没拨啥钱,门票收入又少,还要拿很多钱出来维修。当看到文体局局长王显志,李白纪念馆馆长敬永谅,管理处敬道树没日没夜奋战在工地上,大家还不都是千方百计为了李白,为了把李白故居建设好。心中的不快也就慢慢淡化了。
有关领导见肖济洲不乐意回家,考虑到他对李白的一腔痴情,便特殊照顾,安排他“移驾”太白祠当花工,每月给发工资160多元钱,肖济洲欣然服从。陇西院刚栽下几棵大树,管理处担心不能成活,找他去经管了几天,树终于成活了,肖济洲也欣喜地笑了。
2001年6月初,笔者同江油电视台记者刘强赴李白故居拍摄《李白的故事》,中午在青莲镇政府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郭晋旭家里喝了半斤诗仙阁酒后,在太白祠拜访了正在花圃弯腰除草的肖济洲老人。一见到他,不禁哑然失笑,只见他一顶黄军帽翻戴在头上,裤脚高挽,显露出桀骜不驯的样子。他是不是在模仿李太白乐观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
注视着眼前的肖济洲,不禁感动万分,沐浴千年淳朴的民风,让文明传承、延续,让文化的气息弥漫,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的灿烂履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