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顿猪肉。印象中几乎每顿饭的餐桌上,都只有一碗自家种的时令蔬菜。偶尔有一碗鸡蛋汤,便算是沾了荤腥。 除逢年过节外,每到春种秋收,或是夏季农忙开始的日子,母亲都会到集市上买来一些猪板油,给家人打打牙祭。庄稼人干的都是粗重体力活,用母亲的话说,不吃点荤腥,干起活来肚子发慌,腿脚没有力气。但却对母亲炼制猪油的过程极感兴趣。 母亲会把猪板油切成小块,倒进锅里熬制猪油,我则会积极地坐在柴火灶旁烧火。随着灶膛里的柴火越烧越旺,锅里的猪板油开始滋滋作响,清亮的猪油也从锅底慢慢渗出。猪板油边上残留的水份,随着油温升高偶尔发出一声爆响,绽得油花四溅。慢慢地,满屋子都开始弥漫着浓浓的猪油香了。 等到锅中的猪板油炸至金黄,母亲便会将油渣捞出用碗盛好,放在灶台上冷却。我禁不住诱惑,也顾不得高温烫手,急切地捡起一块油渣便往嘴里送。虽然烫嘴,但那酥脆的油渣和浓浓的猪油香味,极大地刺激着我的味蕾。炸好的猪油母亲会用装油的陶罐盛好,那便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中仅有的荤腥了。每次炒菜她都会舀出一小勺来放在锅底,再混合一点自家的菜籽油,以保证全家人脂肪的补给。 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逐渐沦为不健康的油类(专家说的),极少再用于烹饪。但每每回想起来,那酥脆的油渣和浓浓的猪油香,总会令我回味无穷。平时仍然喜欢用上一顿的剩菜作的面条的调料,那个味道太值得回味了,也许也是一种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吧。 偶尔去市场买菜,也会买上一点肥肉,回家熬制猪油。但却再也吃不出来当年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