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老师姓陈,笔名包尔东,德阳人。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先在云南德宏州中学教高中,因不习惯边地生活,要求调回四川,被绵阳地区文教局分配到江油。曾任江油县文化馆副馆长、江油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他个子在1.65米左右,身子略显清瘦。冬天喜欢戴鸭舌帽,围一条围巾,典型的知识分子打扮,谈笑间哈哈打得特响亮。 我曾在广福老师身边工作一年多时间,受教良多。对于老师的文章,德行,风骨,特别是致力培养李白故里的文学人才佩服不已。更让我永远感动和永远铭记的是他在病榻之上,弥留之际,还叮嘱前往探视的绵阳著名作家刘大军老师关照我这个农民工。每当回想起来,完全可以说是广福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有了新的转折后,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游离于文学的边沿,如一只蜗牛朝着梦想慢慢地迈进。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江油与我同揣文学梦的人,有干部、工人、教师、农民等不少于三百人。1985年5月,县文化馆为培养文学青年,举办了为期7天的李白故里文学讲习班。邀请周克芹、唐大同、徐康、吴因易等11位知名作家诗人授课。我也有幸参加学习,与作家诗人们近距离接触,在一段时间里,激动中处于亢奋状态。挑灯夜读,写作,乐此不疲。
当年十二月下旬,县文化馆通知我参加一个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纂普查培训会。报到后,著名女诗人、副馆长赵敏对我说,一会儿到陈馆长办公室说个事。我一听十分紧张,虽然在文化馆见过几次陈馆长,总觉得他很严肃,但还是在晚饭后硬着头皮去了。陈馆长一见我十分热情起身让我入座。他知道我是农民,问我在干什么工作?我本来已在河西天池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愉快地过了第一个教师节。 考虑到没有工作,兴许开会能给点补助费,便说没工作。陈馆长说既然没有工作,那就到文化馆参与搜集整理江油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集。说实话,能到县文化馆工作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但由于自己的小心思,聪明反被聪明误,让自己处于被动境地。权衡之下,我只好说考虑几天回答。
村上干部万般挽留,还说能考上民办教师不易,况且我还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但到文化馆去的想法还是占据了上风,将相关书本、资料擅自移交一位女高中毕业生。在1986年元旦正式被聘文化馆,开始了爬山涉水、风餐雨露、走村串户的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搜集整理工作。 广福老师给我制订了下乡采风的工作方案,以青莲、彰明、河西、让水、大康等地搜集李白的传说故事,以武都为中心搜集王右木故事,以重华为主要地搜集海灯故事,以雁门山区搜集山歌,必须做到不漏乡。 他时时过问搜集工作的进展情况,解决相关问题。一年半后,高质量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江油县资料集》后来获得全省二等奖。1993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给广福老师颁发的获奖证书及30元奖金,是我给他爱人彭老师带去的。因为,广福老师已去了天堂。
与广福老师相处久了,才真切地感到他平易近人,特别豪爽耿直,大有侠士之风。他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情,就是协调四川省作协在江油举办了“太白诗会”,川渝诗人如白航、张新泉、李钢、吉狄马加等100多位诗人云集李白故里,令诗界文坛嘱目,影响深远。 广福老师写文章喜欢写古人旧事,他说写古人旧事可以从历史的烟云中,捕捉有价值的东西让今人分享。他创作十分严谨,字字句句反复推敲,引经据典必有出处。每每写作时,办公桌上摆满了相关书籍,还有词典。一杯浓茶,使他文如泉涌,时而注目沉思,时而伏案笔耕不缀。 他的烟瘾极大,并还有个习惯就是不抽过滤咀香烟。纵然别人给他敬的过滤咀烟,他也会随手拔掉过滤咀,再插入烟锅子点燃,吞云吐雾,悠然自得。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广福老师利用工作之余创作散文、李白研究论文等50多篇。历代诗人咏成都系列赏析文章被《成都晚报》连载后,又被成都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推出,一时轰动蓉城。 他善于发现文学苗子,他常说,有梦想是好事,为实现梦想就必须执着去追求。不仅带我到文胜乡去为文学爱好者讲课,还指示我去贯山乡了解文学爱好者吴险峰、何川等创作情况。特别对蒋雪峰的创作潜力看好,还动员蒋雪峰加入了民进。广福老师十分爱惜人才,对书法家林礼登特别赏识,聘请到文化馆工作。他的文朋有许多,如吴因易,文然,王衍明,刘汤等。
广福十分旷达,在饮酒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那年中秋,绵阳市文化局在平武报恩寺召开三套集成总结表彰会。欢庆时大家频频举杯,我与他力战各县文化馆群雄,以不醉的记录捍卫了酒仙李白家乡人的尊严。 那时,文化馆开办了营业性的露天舞厅,就有了些收入。上级有人常带上级领导来文化馆检查工作,广福老师很不以为然,爱理不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官方也没通知他一声,突然委任了新的文化馆长,并中止了他主持工作的副馆长职务。广福老师一时闷闷不乐,寻思去学校当老师教书,可以利用假期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新馆长陈超杰是很尊重文化人的,他知道广福老师的想法,命我去广福老师家劝他继续留在文化馆里安心工作,安心写作。 没过多久,市政协发现堂堂省作家协会和省民协会员且有大学文凭的广福老师竟然闲起的,颇感意外,迅速将他调到市政协工作。广福老师不辱使命,陆续编纂出反映江油李白文化、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文史资料,至今读来仍爱不释手。由他执笔为海灯法师撰写的《爱军尚武之我见》论文,获得省上嘉奖。后来,他又编纂了海灯法师的文史资料集,并亲自撰写了《僧人抗战宣传队》、《欢庆抗战胜利》等多篇有关法师的故事及文章。他到政协后,因为他工作很忙,我就很少见到他了。 由于命运的不济,加之学历也不高,我一直在江油城里打工。虽然更换了不少单位,但为梦想而拼搏从没放弃。文章分别在《农村青年》、《民间文学》、《龙门阵》发表,出版了《李白的传说》、《江油方言》(与人合作),获得了国家、省、市表彰,先后加入中国民协、四川省民协,还担任了政协委员,以及绵阳市民协副主席、江油市民协主席。论文还入选第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中国国际李白文化论坛……
老师,是我对广福老师至高无上的尊称,因为,是他的引领才使我离梦想的目标越来越近。二十多年过去了,广福老师对我的教诲始终难忘。每一个清明节,我都会在心里缅怀广福老师,为他点燃一炷清香,看着那一缕烟雾飘向天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