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生点滴(五)

在江油等你 (高级会员) 发表于:3 天前|查看:2270|回复:3   [复制链接] | 来自四川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人生点滴(五)

那个缺粮食吃的年代,除了种南瓜还种红苕。种南瓜是小大小闹,种红苕是大规模生产。红苕当主粮”五折一”,也就是5斤红苕抵1斤主粮。山坡上旱地里都种红苕。还记得栽种红苕时的农谚:“四月种苕结蛋蛋,五月种苕长蔓蔓"。“横裁红苕竖裁葱,四五片叶插土上”。“一窝红苕一把灰,红苕结成一大堆”。这些农谚总结出种红苕高产的经验。望着那长势喜人的田田红苕地,看见路边的石桥版上用黑木炭写的一首赞美红苕的小诗:“青藤贴地面朝天,脚踏实地不高攀。根底大小不外露,凭己之力度荒年”。公共食堂,除了吃白菜青菜牛皮菜外,最好的食材就是红苕。红苕收获季节,食堂就是蒸扒红苕,偶尔红苕稀饭,红苕馍。蒸扒红苕安人头用称称。大人8两,小孩半斤,我们家6个人,那晚夜饭分到了4根半红苕,我虽小也饿但舍不得偷吃一口。在那个年代是”红苕稀饭红苕馍,离了红苕莫法活”。1960年的深秋,红英饥饿晕倒时,村民唐生把犁地捡到的半节子,助头口子红苕送给其充饥,两人因此结缘。红英主动表白后,唐生因自卑未敢接受,最终在红英的坚持下两人终成眷属。 在当时对盛产红苕的三台县射洪县到江油找饭吃的人,江油人戏称他们是“青藤公社长藤县,竹筐淘米手拿饭”的人。



时光荏苒,社会变化翻天覆地。当年曾是救灾粮的红苕成了香饽饽。去年的冬天路过江油市中坝的鱼市口,见一位70岁左右带着眼镜的老翁在买烤红苕,他有才气。耳边响起他的声音。


"冬临街头人觉冷,忽见路边热气腾。香甜一缕勾食欲,炭火炉内烤薯红。"

红苕不仅能充饥,也带来了沧桑的回忆,承载着美好的爱情。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0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所以,对于我这个下河拐子来说,适婚男孩支援江油的时候因为咱们是吃红薯长大的经常被地方土著嘲讽,鄙视什么泥腿子,弯脚杆,下河拐子,背篼淘米,三坨红苕抬颗米,让碍口失羞的老实人一度的自卑,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逃避我们的家乡,一定要在江油立足下来,一定要顿顿有干饭吃,一定要把江油漂亮的城里妹儿骗几个到手。
还真的是,那时候不管是彰明的,河西的,太平的,或者三合的,那时候一说你是下河人,就说你是红苕国出来的。为什么江油人爱招下河人当女婿,因为贫穷,所以老实,所以能吃苦。但我却并不老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收起回复
在江油等你 : 说的诚实!
3 天前 来自四川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沙发
现在地年轻人,这样难吃,那样烂吃,懒得要命,家里面锅碗瓢盆,都锈烂了。就是不想动手做饭,非要去我们买猪食(快餐盒饭)。长期下去,身体吃出毛病,医生和快餐店老板,都皆大欢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