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215
查看

12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红尘染故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11:18: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流才氓 于 2009-7-20 11:17 编辑


传说李白在县衙作小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连接下了几天暴雨。大小河道山洪汇集,使涪江洪水暴涨,沿河一带,受灾者不计其数。
雨过天晴。一天,李白随县太爷到江边察看灾情。当来到涪江边,只见江中洪水滔天,咆哮奔腾,水中漂浮着许多树木、家禽。岸边上,黑压压的人群正在拼命地打捞。岸上,有些被洪水洗劫一空的百姓,呼天喊地,哭声凄凄,悲痛欲绝。县太爷好像也被这揪人心肺的哭声所感动,嘴里不停的说:“江堤垮塌,这都是前任县令的过错和无能啊!百姓遭殃,于心何忍?”
突然,一个衙役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说,前面回水湾芦苇中有具女尸。
县太爷听后,忙令鸣锣开道前往。到了回水湾,李白一看,只见江边水中浮着一具年轻女子的尸体。尸体衣衫破烂,头发飘散。县太爷下轿后,用手提着衣袍,弯下腰,伸长脖子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子,嘴里说着:“嗯,柳眉青翠,模样俊秀,妙龄佳丽,落此厄运,唉,真是红颜多薄命。可惜啊!可惜!”只见他随后摇头晃脑吟道:
“二八谁家女,
飘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

   鱼戏口旁朱。”

意思是说,这个十六七岁的女子,究竟是谁家的呢?你被洪水冲来,依偎在这芦苇岸边,乌黑的眉毛,引得鸟儿都飞来偷看;鲜红的嘴唇,逗得鱼儿也忍不住要来亲昵。县太爷吟完诗,回头对随从说道:“你们也以此女尸为题,吟诗一首。吟得好,本官重重有赏。”
随从们见是女尸,个个毛骨悚然。但听县太爷说吟诗有赏,顿时也就来了精神。都纷纷搜肠刮肚,搔头抓耳,想得到赏赐。只见师爷抢步上前,指着女尸哼道:
“你死不要紧,
飘来找事情。
鱼虾享艳福,
我等做祭文。”

意思是说,你这个女子呀,死了倒没有啥,怎么飘到这里来找事情呢?鱼和虾亲吻着你美丽的面孔,艳福真不浅啊,却害得我们几个还忙着给你吟诗做祭文呢。
县太爷听后,哈哈大笑,连忙说:“有趣,有趣,该赏!”
一个花花公子也急忙上前,摇着扇子,嬉皮笑脸地吟道:
“静卧江上流,
红颜命多愁。

天伦无福享,

  痛哉何时休?

意思是说,这个女子被洪水淹死,静静地浮在水上飘流,真是红颜多薄命呀。人间欢乐你没有享受就去见了阎王,真不知道要悲痛到何年何日哟。
县太爷听后,评道:“有理,有理!也该赏!”
李白见作为父母官的县太爷,对这不幸的女尸不仅不派人打捞、掩埋,反而还以死者取乐,吟出庸俗、低级、下流的诗来,悲伤、凄凉、忧怨、愤懑齐涌心头。他突然想到,战国时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灭楚后,功绩赫赫,而吴王却听信谗言,逼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残暴的吴王夫差还将他的尸体抛入江中。又蓦然想到,春秋时,鲁国大夫秋胡衣锦还乡,在路上看见一个美貌妇女在采桑叶,便淫性大发,上前调戏,却遭到那妇女的斥骂。秋胡回到家中,他母亲叫他妻子出来相见。其妻见在桑园调戏自己的人竟然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想不到丈夫做了大官,却变成卑鄙无耻的好色之徒,枉费自己多年来对他的忠贞。秋胡妻羞辱之下,就投河自尽了。现在,县太爷连死尸都要戏弄,又和夫差、秋胡的行径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李白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愤怒,上前对县太爷说:“老爷,你刚才吟的诗还没有完,容学生补上。”不待县太爷同意,他就愤然吟道:
“绿发随波散,
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

  应是怨秋胡。”

意思是说,她那一头青丝,被无情的波涛慢慢地吹散了;她那宝贵的生命,也随滚滚的恶浪永远地消失了,为何她的命运那样不幸呢?我想,她如果不是象伍子胥那样被人害死,投入江中,便是遇到一个象秋胡一样灵魂丑恶的丈夫。
县太爷正准备夸奖李白,却听李白吟出讥讽自己的诗来。李白把自己比作残害忠良的夫差和千夫所指的秋胡,不觉脸上发烧,以袖掩面,自嘲道:“惭愧!惭愧!”说完,狠狠地瞪了一眼李白,悻悻地打道回府。
这时,附近村里有几个人来打捞,说认得这被淹死的女子。说这女子的锦绣织得特别好看,人也非常漂亮,聪明。昨天晚上,被一个恶棍抢去了,不想今天却投了江。
李白听了,心里十分同情这女子的悲伤遭遇。他拿出身上的全部银两,托这几个人把女尸打捞起来安葬了。
当天晚上,李白提着宝剑,找到那胡作非为的恶棍,手起剑落,将恶棍杀了。为那织锦绣的女子报了仇,为地方除了一大害。这就是李白后来在诗中所说“红尘染故里”的事情。
李白因吟诗得罪了县太爷,又杀了恶棍,觉得在县衙无法呆了,便毅然到匡山学道去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09-7-18 11:49:4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阅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发表于 2009-7-18 18:50:2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继续阅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发表于 2009-7-19 07:54:5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李白红尘染故里,已阅读,故事感人肺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报纸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6:52:2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4# 程派青衣 这是传说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地板
发表于 2010-2-2 08:59:2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回复 7# 流才氓


    这不是传说,我在我儿子的课本《绵阳》里读到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7#
发表于 2010-2-3 12:44: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流才氓

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个虚构的故事,可是我不知道李白的也可以杜撰啊。
看来是我不能与时俱进了……
程派青衣 发表于 2009-7-21 20:09


哈哈,青衣老弟,李白的传说和伴随传说而引出的诗是很多的,不必要把传说中的诗与李白集中的诗相等同。大家都知道,大多传说中的诗都是民间创作的结果,既可以是李白本人写的,也可以是民间给李白“附加上去的”,所以不能以杜撰而论之。哈哈,相互探讨,不影响兄弟感情,希各方都不要在意。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8#
发表于 2010-2-3 12:46:1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回复  流才氓


    这不是传说,我在我儿子的课本《绵阳》里读到过。
吉祥草 发表于 2010-2-2 08:59



    肯定是传说,课本可以有传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6:23:0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传说就是传说,它是一种文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10#
发表于 2010-2-3 17:58:2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传说就是传说,它是一种文体.
流才氓 发表于 2010-2-3 16:23



   同意! 传说是可以杜撰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