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枚生 于 2013-8-28 16:29 编辑
哪吒故里哪吒事 哪吒故里,江油,有行政区设置的历史已有1988年之久。因明末清初的战乱和瘟疫,自然灾害……地方文献和典籍几尽毁于兵火。所以,有关哪吒的故事已找不到清代以前的文字记载,仅存于民间老百姓的口头流传之中。 康熙六十一年,江南溧阳人彭址,以举人功名被任命为江油知县。他千里迢迢到江油,只见“居民散处仄途丛棘,或五里或十里鸡犬无闻,村落罔睹。验牌甲户唯五百,课丁赋额少半千,幅员不及附庸,舟车不通商贾”。彭知县查找县志,没有!他大为失望,于是历时五年,寻访故老,收集文献资料。于雍正五年整理出一本《江油县志》。 这本雍正五年的《江油县志》中,火峰山(今称翠屏山)上只有文昌祠,为平武、江油两县士人香火。这文昌祠还是雍正二年重修的。纪念哪吒的殿宇还不曾重建。但当时的天仓山(今称乾元山)上已有道人陈扬正修建的哪吒殿。该殿“筑架岩上,孤耸高矗”。天仓山上还存有哪吒祖师爷们的“三清殿”。(旧称“碧云行宫”)天仓山上太乙洞前有一座“危岩临壑,云烟生足下”的天仙楼。 彭知县在县志《杂记》中记载一事:“邑有供太子神者,不知何神也?凡人户有疑难症,咸往请之。供神家先卜筮以问神允否,否则不敢强。允则抬至病者室,席地设乩,焚香祷祝。而神必往谒本家灶神,然后运乩,以首画字。或须诊脉,或书方药,或欲自觅药草,则抬其所止。随其所指,无问草名即采归服,病者往往有验。若言此系何草,便不用。而复往觅矣。此岂一方之习俗使然欤,亦虽虽者听命于神焉尔。!” 彭知县来自江南,对偏远的西南小县风俗自然不清楚,这位太子神应该就是江油地产的哪吒三太子也。这位太子神能扶乩治病,颇与台湾中华道教哪吒太子宏扬协会理事长游智超先生在今年7月15日到大陆江油朝拜金光洞、翠屏山、九湾河,并与江油哪吒研究学会缔约期间讲的一个故事相似。游先生说:2012年7月时,他的小儿子要结婚宴客,因亲朋太多,无法估算桌数,就到圣贤太子宫太子济世时,向哪吒太子请示桌数问题。通过扶乩哪吒三太子给出了确切数字:198桌,另素食4桌。到婚礼那天,游先生担心如桌数不够,场面将会难看而且失礼。决定再去请示哪吒之太子。结果太子的答案还是一样。宴客当天,来宾不多不少正好198桌,素食4桌。客人大惊,游先生骄傲地说:这是我的主公,哪吒三太子圣示的桌数。看来,哪吒太子济世救人的神通不仅能诊病觅药,还能帮助信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彭知县纂修了江油县志,做了一件大好事。但他对在江油做官的环境是不满意的。他在《抵江油任寄都中亲友》一诗中流露出这种情绪。 廿载诗书债未酬,隆冬捧檄到江油。 山多烟雾人稀见,地少桑麻岁俭收。 三里城圯如破寺,一官匏系似羁囚。 京华亲友应相忆,聊托邮筒寄远愁. 火峰山上的哪吒殿,有史可证的是明嘉靖时已重修过一次。火峰山原为火焚山,即李靖放火烧掉哪吒行宫,也烧光山林。我初中时曾在山上见一石碑《火峰山重修记》,载有此事。后改名:翠屏山。第二次重建是万信明老真人从道光十年接任山务后开始。万信明携金数百两,重建哪吒真人楼,修灵祖正殿,创砖房山门,构楼台翼阁回廊,诸神像龛座无不备善。客房僚房应有。并置庄田数十顷,植松柏二十万余株。1962年我到山上游玩时,尚存部分丹房客房,我抄下楹联如下: (一) 云湿幽岩润 风梳古木香 清虚经 (二) 迎目清障合 俯首白云低 留 云
(三) 山摩清汉近 江带碧岩长 驻 鹤
(四) 翠屏山山门楹联为
翠耸三山浮海上,仰止应参无上道。 屏张五岳壮寰中,到来都是有缘人。 翠屏山第二次被火焚是红军北上抗日,途经江油、攻打武都县城不克,时为红军物资集中地、指挥部。撤退时为不给敌军留下物资,就放火烧了翠屏山的道观、殿宇。解放初,山上仅存门楼(第一楼)和少量房屋。文革中,石岭公社为了修建公社办公用房职工住房,又抽调全公社四类分子拆完全部房屋,将木料砖瓦运下山来。至此,翠屏山建筑彻底消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恢复,信众们又投资开始重建哪吒楼,哪吒像、哪吒殿……。
翠屏山哪吒像
翠屏山山门
翠屏山历史上也有辉煌的时刻。光绪县志载:“第一楼在火峰山上,龙安知府施灿题,上塑有哪吒真人神像,岁旱祷雨辄应。”光绪时,江油管理道士的机构“道会司在县南二十五里火峰山”。 民国时,翠屏山哪吒庙有庙产400亩,在江油、彰明两县设有支庙6座。江油著名特产“中坝口蘑酱油”即为哪吒支庙中坝火神庙清香园创制,曾名噪一时,现今更负盛名。劳坪坝五显庙,申家沟的八角庙亦是翠屏山哪吒庙的支庙。 纪念哪吒的道观曾有较多的庄田,维持道观的生计和宗教活动。也多次被地方官平调经费支持教育事业。康熙十一年,江油知县万询,十二年知县杨辅相以废寺乾元观地租、金光洞地租通详各宪拨入书院。作为每年束修膏火之用。书院为“天柱书院”、“登龙书院”。光绪二十九年改名为“江油小学堂”。 光绪丙子年十月(1876年),匡山书院山长李榕致信知县熊汝梅“奉二十五专函,并领关聘,愧谢无似。……示及何道士承修匡山一节,似是缓词,惟岁输书院膏火田租二十石,尚是实惠。鄙人最畏僧道缘簿,今以鲰生一言而破彼教之吝囊,得无向其哪吒太子短气呼!书此同一抚掌”,李榕先生对熊知县派何道士承修匡山书院不感兴趣。但对从道观每年交书院膏火田租二十石大为称赞。他说,我平生最怕僧道化缘,今天以我一句话而令道观出血,不是使我面对哪吒太子短气吗,有愧吗。 清代江油道观颇多,除了主要纪念哪吒的乾元观、天仓观、火峰山哪吒殿外,还有诸如“玉皇观、青铜观、逍遥观、清虚观、龙王观、龙潭观、登真观、崇正观、苏家观、通真观、乐道观、高堂观、世音观、含真观、回龙观、中清观、龙子观、乌龙观、三清观、清斋观等等。这些道观中也有塑太乙真人,哪吒太子神像的。对哪吒的信仰是江油民间源远流长的一种信仰。 “满耳江声满目山,此身疑不在人间,民含古意村村静,吏束刑书日日闲”。这是宋人赵君环任江油佥判时作的诗。赞颂了江油山水之奇魂,感叹自己政事之清闲,数百年来,该诗一直脍炙人口。哪吒的世界,当然不在人间。有哪吒的护佑,人民当然古朴、安然,无事无非。老百姓安份守法,官员自然无事可干。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翻新。江山依旧,人间已换。人民忙挣钱,官员勤公务。哪吒太子反而没多少事情可干了。但人民仍然纪念着他,赞美他的历史功绩,济世救人的善举。这就是海峡两岸民间开展研究纪念哪吒太子活动的真实意义.
金光洞山门
金光洞 哪吒像
金光洞口
金光洞三清殿
南宋道家造像
南宋道家造像
2013年8月27日下午 张枚 于酷暑中
|
504638701 同意
发表于 2013-8-29 21:42
虫娃子 武都那边 好像原名陈塘关 武都小学最早好像叫 陈塘小学
发表于 2013-8-29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