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青莲,是李白的故里。李白的耀眼光辉侵染着这里的人文山川,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竹恨不得都与诗仙有关。而道光25年出任彰明(现属江油)县令的牛雪樵,却是历史上有名的廉吏和青天。在华夏土地上,一人同时拥有两座石牌坊的情况也许并不多,牛雪樵就是其中之一了。 一.牛雪樵德政坊的基本情况 江油市青莲镇(原彰明县)北段,绵江大道西侧有一座功名类仿木石牌坊——牛雪樵德政坊。石坊系青砂石垒砌而成,坐南朝北,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一正楼两边楼的五楼歇山式石坊。 石坊通高11米(12米?),面阔9米。其严格对称,飞檐翼角,四柱落地,各施撑鼓,石柱、石坊、华板、雀替等卯榫穿插,大器美观,沉稳厚重。立柱横枋之间,或匾或联或图,刻字遒劲,图画生动,彰显了清代高超的石刻艺术。 牛雪樵德政坊是道光28年(1848年)当地人民为表达对“两袖清风”、“简政爱民”的知县牛雪樵的敬意而建。该石坊于1992年1月被公布为江油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石质差,在2008年大地震中受损严重。修补如旧后,又于2012年7月升格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省八”的成员之一。 二.牛雪樵德政坊的文字 看一座石牌坊,当然要关注其文字所传递的人文信息了。 牌坊边有文保碑:“江油市文物保护单位;牛雪樵德政坊;江油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一月公布。”省保的碑刻应该会很快立起来了吧。 石坊坐南朝北,北面明次间有匾:“德政坊”、 “善教”、“仁声”。中间华板刻写“终不可諠”四个大字,两旁配联:“此胸如霁月;有脚布阳春。”内柱联残损严重,仅剩下联部分字迹可猜:“官迁(?)刺(?)史,囗使囗囗囗德恩。”外柱联:“两袖清风,骑来斋马留芳躅;满腔春意,化去飞鸮作好音。”中间华板仅剩密布小楷残迹。(程派青衣注:斋马,廉吏的乘马,当清官的,连马也吃不饱。) 面南明次间分别有“德政坊、学道、爱人”三方匾额。中间华板刻写“民之父母”四个大字,对联为:“一心怜赤子,万口颂青天”。内外柱浅刻行书联,内柱为:“为吏犹儒,千秋不愧循良目;黎民如子、两载深劳抚学心。”(程派青衣补“劳”、“学”二字)外柱为:“心民物,心夏雨,春恩施百里;志圣贤,志廉泉,让水郁(?)双清。” 中间华板刻写牛雪樵事迹,据说与北面内容相同,落款为“道光戊申(1848年)孟冬月,囗邑士民公立”。内容风化剥落不可通读,断续辨识其文: ……学桥(牛雪樵的樵在此刻为“桥”字)牛公,通渭(注:甘肃一县)名进士也。……公自少教以道谊……道光乙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冬,囗隆昌来仕……彰邑,以恭俭廉勤率吏民居不华……囗门绝贿,囗内外肃囗,囗清讼谍,或即时了决……入乡,从者数人,自给路资……囗菜囗饭,欣然饮啖。……祷雨祈晴,斋戒徒涉……之意见,于面接见士民……如坐春风……有病见客……盗者……为仁者,比任方……易大小苟利于民,均以真心……行之。以故,外匪畏怀,相戒不入境,远近妇孺咸称曰:牛青天!……虚以囗人,不挟才势以傲物……归己,不执误判以冤。民敬于……不容淫祀以惑世。又庶几程朱之遗范矣。丁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夏,邑中。 书院、考棚、养济、育婴诸务,以次倡囗举修。一时,士习民风寖寖,入古方囗显以观德化之,成乃贤囗囗囗大囗季冬,檄署资州匆匆饯囗囗囗子失慈母,群以不获举囗为囗。公去,因建坊以誌不忘云。 时道光道光戊申(1848年)孟冬月,囗邑士民公立。 外柱东西两侧有联:“合清囗勤而惠,囗囗囗囗同芳。囗邑士民敬颂”。“龚黄媲美……兼才学识以……。”(注: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亦泛指循吏。) 三.牛雪樵德政坊的雕刻艺术 牛雪樵德政坊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巧夺天工,为绵阳乃至四川不可多见的精美石坊雕刻艺术瑰宝。 石坊在雕刻手法上,融圆雕、镂空雕、浮雕等于一坊。在雕刻图饰上,也很有特点。坊顶呈“山”字型,各层正脊为鸱吻吞脊圆雕,龙尾均有残,各层飞檐也是圆雕造型,窗棂为镂空雕。 石坊面北的三幅主图,可能是对牛雪樵为政、为人、为家等方面的刻画。此外还有“双龙戏珠”,凤凰牡丹、戏剧图案等。面南横枋上除部分花草图案外,还有 “八仙祝寿”、生活场景图、“双凤朝阳”、“双狮戏绣球”、“双麒麟望日”等八幅图案。 其中一幅“八仙祝寿”最有特色。八仙里,举着葫芦的铁拐李倒成了最稳重的人,韩湘子举笛,何仙姑立荷叶肩莲蓬舒长袖也到中规中矩。其余五仙都是姿态各异,诙谐活泼:张果老倒骑毛驴,作提臀塌腰状;吕洞兵被一蹲踞人支腰护肚却还重心不稳;蓝采和翘臀举篮作调皮状;汉钟离梳着孩童的发髻,左手护须,右手长舞芭蕉扇;曹国舅赤足踏石狂打快板。一幅八仙祝寿图,带来了浓厚的喜庆色彩。 四.牛雪樵德政坊——一位道光时代廉吏的丰碑 牛雪樵德政坊除了上面所提的石雕艺术和文史艺术价值外,还传承着古代的廉政文化,它和蒋德钧德政坊一起,充实了绵阳地区石牌坊的类型。 (一)牛雪樵生平(据风山堂) 牛树梅(1799-1882),字雪樵,号省斋,甘肃通渭人,出身命名望族,世代书香。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历任四川雅安、隆昌、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等职。曾三次从军,三次辞官归隐。同治元年(1862),由湖北巡抚胡林翼、河南巡抚严树森等极力推荐,四川总督骆秉章及高延祜联署恭请,擢授四川按察使。十三年返故里,致力于读书立说。著有《省斋全集》十二卷、《闻善录》四卷,另有《清叶文存》和《牛氏家言》传世。 牛雪樵一生为官50余年,晚年还乡,享年84岁。 (二)牛雪樵——一个拥有两座石牌坊的廉吏(据网络) 道光24年(1844年),牛雪樵任隆昌县令。他一到任就整顿社会秩序,禁娼缉盗,亲自查访,端正官吏作风。自己清诚勤俭,慈惠廉明,处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常至乡村暗访,独乘一骑,从者数人,而饭食舆马费用,自己薪俸开支。每至一处,深得民心。因此,境内匪徒敛迹,人归乡里,使百姓安居乐业。 道光二十五年,牛雪樵在昌隆县离任,赴彰明县任知县。他在隆昌的任期短而影响深,时举邑感慨,士民集资建德政坊于北关道观坪古驿道上。此座德政坊叫“牛树梅德政坊”, 以隆昌石牌坊之名于2001年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雪樵在彰明知县,道光25年上任,28年离任,前后4年(一说27年上任,28年离任,此说法与坊上“两载”相合)。在任期里,“劝学务农,简政爱民”、“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 有江油匪徒何远富纠众劫中坝场,地与彰明之太平场相近。牛知县率民团御之,匪言我不践彰明一草一木也。迨官军击散匪众,远富匿下庄白鹤洞,恃险负隅。遥呼曰:“须牛青天来,吾即出。”牛雪樵至,果自缚出。 牛雪樵在彰明任职期间,举办义学,亲拟办学章程;整饬县学建立考棚;设养济院,收容孤寡老人。彰明大治,民受其惠。 离任那天,县城居民扶老携幼,依依不舍地为之送别。树梅感动泣下,拈成一绝:“白叟黄童遮道观,争将马首绕团团。深愧抚字无良策,辜负若曹说好官。”彰明、资州为其建立生祠,他深感不安:“此等迂闹事敛钱招怨,是损我德,益我过,折我福,造我孽,是魏忠贤我也。”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彰明百姓在青莲镇北端,绵江大道西侧为其建德政坊一座。 牛树梅晚年回到家乡之后,彰明县民曾于数千里之外送来寿木一副,他回赠80两银,以资酬谢。但不久这些银两被全部退回。雪樵感而作书:“窃思自以菲材作令,有何好处于民?且在彰仅二年,离彰已近二十年,何以得此厚报?今将原银仍交原差带回,或书院,或养济院,以添一滴之润,其心尚可稍安也。” 牛青天的美名留在了他任上的每一个地方。这些地方的民众在他离任时扶老携幼远送十几里,为他建坊、树碑、立生祠。 一人二坊,牛树梅德政坊和牛雪樵德政坊隔空相望,向我们讲述着道光廉吏的故事,也似乎启示着今人…… (三)牛雪樵德政坊是绵阳石牌坊的瑰宝 悉数绵阳现存石牌坊,有盐亭明崇祯十三年的麻秧牌坊、盐亭玉龙镇涂氏牌坊,有石桥铺的李琦百岁坊和吴绍典孝义坊,有塘汛的肖杨氏节孝坊,有龙门镇的张仲奇五十同堂坊、有新铺的唐陈氏节孝坊和唐曾氏节孝坊,魏城镇唐陈氏贞孝坊、忠兴镇节载州志坊,有江油蒋德钧德政坊和牛雪樵德政坊,有梓潼贞孝节烈总坊。除这13座保存完好的石牌坊,还存在部分残损牌坊,如武都太白中学附近的贞节牌坊。 这些牌坊按文化内涵大体分为三类:节孝类、功名类、恩荣嘉奖类。绵阳石牌坊大多属于节孝类,少量属于恩荣嘉奖类,如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而功名类石坊,仅有江油的两座德政坊。牛雪樵德政坊充实了绵阳石牌坊的类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李白故里当然要说李白,宣传李白了。当我们在说李白的时候,期待大家对李白之外的人文山川给予适当的挖掘——他们同样精彩! (李戴于2014年1月4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