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有两个名叫普照寺的省级文保单位,一在太平镇河西乡,一在文胜乡。文胜普照寺的资料实在太少,在大家的期盼中,竹溪朋友专程拍回照片,无私提供,谨表感谢。 一.文胜普照寺的概况 文胜普照寺位于文胜乡长坪村。据记载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明朝正德八年、大清同治四年、十四年的维修再建,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1992年被公布为江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被四川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胜普照寺坐东朝西,现存一座四合院,建筑面积约为240平方米。除大雄殿为明代遗构外,其余建筑均为清乃至现代所建。大雄殿梁架保存完好,大雄殿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当心间宽7米、次间3.2米、总开间13.4米、总进深17.5米。单檐悬山造,布瓦顶,举折较为陡峻,现存部分鸱尾等黑色脊饰,梁架为抬梁式柱梁,用材较为硕大。柱径达 0.57米,有明代后期风格,系明正德八年修建,是我市早期木构建筑之一。(引江油文广新局网宣资料) 二.碑刻翻译 寺庙中现存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的碑刻五块。碑刻显示,普照寺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江油文广新局官网资料显示,现存最古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为明正德八年(1513年)遗构。寺庙碑刻也反复提及明代。而在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中,文胜普照寺为清代建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五块清碑讲述了普照寺在住持僧圆慧和法林的前仆后继的努力中,反复培补向前发展的故事。圆慧于1783年-1791年居住寺庙,培补了大雄宝殿、文昌殿和两廊,1823年回庙居住,化缘培补了寺庙、塑造了神像。1831年,住持法林化缘培补了寺庙,新修了东西两廊。1860年,法林等化缘新塑三尊大佛,为罗汉穿金。1895年,住持超凡兴办了一次中元会。 (一)道光四年“万善同归”碑记 石碑上圆下方,碑额篆刻“万善同归”四字。碑文如下: 盖闻 天下事,作于前者开创之,必赖述于后者润色之。江邑 普照寺,自明迄今,数百于年矣。囗囗/佛祖金身煙尘而无色,罗汉神像暗淡而无华。僧自川北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至此,蒙施主招住至五十六年(1791年)。叩化十方,培补大雄宝殿、及前文昌庙宇、东西两廊,功果完成,僧离此,别/处常住数载。至道光三年(1823年)复回常住,囗(惨?)观堂佛身倾颓,殿宇毁败,僧见之不忍,复化十方/远近士民、客商。资金辉煌,合寺圣像,今则功成告竣,勒石垂名,永为万古不朽矣。是以为序焉耳。 监生唐大盛二十两,乡约严振二两二分,敬登龙二两,庠生王绍先乙两二分,医熊南山乙两二分,士严泰二两,生员向怀远二两五分,生员郭文栋二两二分,会首任自新六分,生员何香山二分……(没按顺序,剩余略,共82个捐艮姓名)。石匠衡正福 本寺住持悟仙,号圆慧,徒法林。大清道光四年(1824年)十一月谷旦立 (二)道光十四年“广种福田”碑记 大雄宝殿有王楚白1995年所书的对联:“有意焚香,何必远求胜地?诚心礼拜,此处就是名山。”殿内供奉三尊佛像,三像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台之上,中为释迦牟尼佛,左手施与愿印,右手触地印,两侧站立二弟子;左边药师佛,双手于腹前施禅定印;右边为阿弥陀佛。殿两壁为十八罗汉塑像,右边角落有韦陀站像。 碑记嵌于大雄宝殿前廊右首墙体之内,上圆下方,匾额颜体书写“广种福田”,碑记如下: 尝思善继善述,家国之道,然也,佛教何独不然?江邑四甲普照寺,自明迄清,几经补修矣,终未经营尽/善。先师祖圆慧殁,僧法林住持于此久欲建造,遂积木、石、瓦、砖。而又虑独力难成,爰请善士严睿、熊林/山、许国忠、任自兴等同襄厥事,恭修小引,募化远近。绅耆、仁人、君子凑针合斧,命匠兴工,新修东西两/廊共一十八间。自道光辛卯(1831年)九月起工,次年三月告竣,爰勒石垂石,以记积善余庆之意云尔。 总领:严睿五两,熊林山二千,许国忠二千,任自兴二千。庠生王绍先六两,总约任廷元五两,善士李春培六两,领袖任廷禄、生员何履泰、监生罗善美、监生唐大盛各助银四两,监生熊御龙一千,总约龙富钦一千,于大经、监生于长春、郭文栋、领袖欧立义各助银三两,监生任自玉,生员任自新各助钱二千……(下略,有19*8,共152个捐资姓名,带功名的名字有生员任泰临、增生王绍林、生员罗联升、文昌会、倪门张氏、生员何全章、监生何纯仁、监生田超、监生刘德音、监生姚坦、生员邓毓芬、生员熊文焕、生员王绍基、监生严廷梓、生员汪堪恩) 大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二月初四日 梓邑生员严济宽沐手敬书。 (三)道光十四年新修“雨廊碑记” 额书“雨廊碑记”,正文颜体刻字,基本是21*6+14=140个助银者名字,名下有“三两”、“各助银五两”等类似刻字。落款时间为大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二月。 (四)咸丰十年功德碑记 字体刚劲有力,是民间碑刻中较好的,碑文中出现少见的霞姓人氏。碑记中的严睿、严济宽等人的名字在道光十四年“广种福田”碑记中已经出现。 普照寺,建自前明洪武年间,至我/清道光囗累。蒙四境仁人捐金培/修,无不称善。惟囗佛祖一位,罗汉/满堂,全金已退五采。未知祖师囗/法林触目有感,恨力艰矣。至咸丰/十年(1860年)恭修,小引沿门叩捐。仰承远/近大善士不吝余积,同结善缘。乃/从新装塑大佛三尊、尽是黄金耀/目;辉煌罗汉诸位,恍如绛云在霄。/书曰:“作善降祥。”易曰:“积善余庆。”古/有明徵,今岂或丧(?)?谨将捐资姓名/别为镌石如左: 领袖:严睿、许国忠各捐乙千,严惠、于开惠、贡生严济宽各捐二千,贡生王立木、李永培、任廷才各捐乙千,李辅芳、囗生霞囗辰各捐四千,囗生王永佑二千四百,周永顺乙千。/袁崇盛、裴伯元、石文畏各捐币二千文,严定一、严定均、严定家、欧立义、敬文杰、敬玟、霞正元、邓应诏、李代芳各捐币乙千文。/田三品、熊泰山、于朝珍、王均杰、陈定才、汪家齐、任自泰、郭大元、康国柱、谭忠贵、王大选、邓尚囗各捐币乙千文。 (五)光绪二十一年“中元会”碑记 额书“中元会”三字,正文: 盖朝廷隆祭典,鬼神皆得兴其享。自古帝王洞阴阳之理,达幽明之情。所以穷/民无告,赈穷而六合欢忻;孤魄靡依,祀孤而九幽感激也。若我普照寺之间,人/怵幽魂久滞冥途,恐馁魄难叨盛典。爰体帝王祭享之意,惠及此方泉壤,仿古/孟兰(注:鬼节)作今胜会。积阳钞以举行,备冥资而超拔。一串牟尼捻来,好提出地狱几/卷贝叶(注: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唸动便升起天堂。觉路开则幽食饱,犀熖无燃;苦海济则冥用余,萤火/顿息。遐迩庆清吉,永久喜平安。庶一朝秋坟绝唱,自万家春台(注:此指饭桌)同登矣。为之叙。 梓邑文生汪会东撰修,于喜功敬书。 捐资名单有15*10+1=151人,此略。名下均是捐谷,有“各捐四斗”、“五斗”、“各一石”、“各捐谷四斗”等短语。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榖旦,住持超凡。” (六)当代“维修普照寺碑记” 文胜普照寺,被江油市人民政府以(九二)三十号文件列为第三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庙系明代建筑,迄今历时已近六(当为五)百年。由于年久失修,这一古刹破烂不堪。为了保护好文物,在文胜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支持,捐款捐物,维修寺庙,加强保护。今将众善友姓名和捐助的资金勒石于后: 吴建有一千元、蒋忠炳六百元、石智道五百元、向开珍二百五十元……(下略) 三.寻旧时光——文胜普照寺(竹溪文) 文胜乡是离我很近的一个地方,可到现在才知其地有普照寺。我很庆幸,在还没来得及向人问路的时候,就找到了它。 普照寺就文胜乡公路边一个小坡上面。冬日的阳光照耀着这个小小的寺庙,穿过田地,穿过阳光,我静静的站在寺庙前,抬头凝望着它。它穿越时空而来,红墙、木门、竹林——俨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 轻轻推开寺门,安静幽深,跃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山门。这个四合院是那样的小,如果不是那檀香飘过,你一定以为自己是进了那个小院,干净、温馨,没有远离凡尘的味道,一切都那样熟悉,就如自己才离开的家。 登石梯往里走,大雄宝殿就出现了面前——这就是我今天要寻找的古建筑。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你,围着你的躯体,慢慢地走上三圈,把你的古朴之影收入我的心爱微单里。那高大的木柱撑起整个殿堂,细看均结实、坚固、本色。我只能看到现在的你,遥想当初,你以年轻模样示人,在一年又一年的香火熏陶中,在岁月的洗礼里,你沉淀下来了那古朴的韵味,成就了这经历了500年时光的旧物。 时光匆匆,那五方清代石刻还清晰的记录着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圆慧、法林、超凡等辈,没有你们,文胜的“神光普照”也就不存在了,这些柱子、穿斗、抬梁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终于见到了一位婆婆,我问:“庙里的住持呢?”庙里的婆婆告诉我,“和尚化缘去了,化缘好塑菩萨。”婆婆说,地震后,政府出资300W维修了寺庙……这个婆婆是我走了这么多寺庙最和善的一个,她感谢我能去她们的寺庙,她让我感觉到人性之美。 腊梅的幽香沁入到了每一个角落,就连那温暖阳光也侵染了她的暗香。我一个人在这古老的庙里拍着自己喜欢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都带给我欢欣。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世界,我想把这份安宁,淡雅送给你,你可懂?
(李戴于2014年1月29日)
2014-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