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特别热爱旅游。 有位朋友很喜欢李白的诗,计划把李白旅游过的地方都去逛一遍。但对于李白究竟都去过哪些地方,却不了解,于是在网上发帖求助。结果,一位网友直接回答他说: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可能更好答一点:“中国有哪些地方李白没去过?”呵呵,李白自小酷爱旅游,青少年时期就把江油境内的名山都游遍了,比如说戴天山、紫云山、太华山、窦圌山、天宝山、大小匡山、老君山等等,稍大一点又游遍了巴山蜀水,比如说峨眉山、青城山、乐山、涪江、嘉陵江、长江。25岁离开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除了中年在长安的翰林院里待了两年半,其余三十几年的时间,几乎一直过着四海为家的漫游生活。 李白第一次远游: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在他离开长安后,又先后漫游洛阳、开封,结识了杜甫、高适。离别杜甫后,又南游扬州、金陵、宣城、秋浦,北游邯郸、幽州,西游梁苑、嵩山、襄阳,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可以说,我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还找不到比李白更厉害的旅行家了。 据统计过李白的诗文,综其一生,光是他笔下记载过的他到过的地方就有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府(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 这一方面说明了唐朝国力的确很强盛,政局安定,乱世肯定不是适合旅游的。唐朝的疆域很大,如果李白生于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肯定是没法去这么多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白不同于一般的文弱书生,他是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外出旅游很不方便。不像今天,直接报个旅行团,交了费,食、住、行、游、购、娱都由旅行团全权负责。古代不行,家里有钱的话,可以骑个马,乘个船。家里没钱的话,就全靠走路了。所以啊,古人要出门去旅游,一要身体好,二要有钱。而李白正好这两条都具备。 他家里有钱,爸爸是商人,不差钱。而且他父母就只生了他这么一个独儿,李月圆出嫁后,遗产肯定都是留给他。他从小就练武术、练剑,而且道教也很强调养生之道,所以李白的身体很强壮。 古人的漫游往往与政治追求联系在一起,最早也最典型的例子是孔子,他曾经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无非也是谋求政治上的发展。 李白自称“十五好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六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历行天下,周求名山。”(《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通过旅游,广泛的接触了社会,开拓了视野,结交了朋友,增加了生活体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从传统文人狭窄的题材中摆脱出来,怀古诗、山水诗、干谒诗等体裁都大量涉及。光是写长江的诗他就有120首,这对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广泛的旅游经历,李白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的。一位艺术家,要想自己的作品有价值,能经得起历史的冲刷和洗礼,就必须要深入社会,扎根社会,从社会中汲取创作源泉和营养。现在,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不妨学一学李白,多让孩子外出旅游,见见世面。
|
马睿 本人正在编辑整理《李白到过哪些地方》,待杀青之时,将发布于江油论坛,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发表于 2015-4-8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