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872
查看

3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二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6:3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4KKm 于 2011-6-11 16:53 编辑

鱼儿不知离别哭

      曾经认识的一个疯女人,她头不梳脸不冼衣不整,只有手中的一个花布包是干净的。调皮的孩子都想知道她的包袱里放着什么,于是远远的用小石头丢她。闹得太过份时,她只会眼神苍凉的回头看看,额前灰白的发凌乱的飘。

      长大后才知道她的疯,是因为爱情。60年代初,新婚丈夫被送进西北劳改农场,她打听到西北气候寒冷,连夜素手抽针,赶做冬衣,千里迢迢赶到农场时,才知道丈夫已经病死。

      孟姜女得知丈夫死讯时,哭倒了长城,她却连哭都不会了。回来后,街上多了一个拎包袱的疯女人。偶尔,她会停下游荡的脚步,问问街上的某一个人:他那里冷吗?不知情的,骂她一声疯子,然后走开;了解她的,替她解下包袱,拉她坐下歇息,哄她:不冷了,那里已是春暖花开了。

      有一次,在山西,一个极冷的冬日,坐在农村的茶馆里听一个老年盲人唱三弦。民间艺人,貌丑,唱了一生的三弦,所唱的曲子多得自己也记不清。到了老年,倔强的只肯唱一支曲子,曲名是一个人名。听曲的多是老年人,吃茶吸烟,听到动情时,有老者会抺一把沧桑的泪。

       曲散,养子搀扶着老艺人,踩着薄雪蹒跚而去。茶客中,有人说:放不下了,到死也放不下了。

       他口中唱的那个苦命的女人,就是他年轻时爱着的女人。女的家嫌贫爱富,更何况他是个唱曲的。家里给女的说了一门亲,男的大得可以当爹的年纪了,家里有良田万顷。出嫁前夜女的跳了黄河,之后他也跳了黄河,冰凌割破他原来清秀的脸,却被人救起。他又在一夜间哭瞎了眼睛,他摸索着,深夜独自一人坐在黄河滩头唱三弦。

       曾以为惊涛骇浪的爱情,只属于年轻时,青春薄去,爱情只能微见涟漪了。其实不是。再卑微的生命,爱情都是一样不平凡的,只是犹如鱼儿在水,你认为它不流泪,而它怎么能不流泪呢?

                                                ——2009年鬼节之夜,摘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18期第23


      一本杂志,看好几天都看不完。只有睡觉的功夫,没有看书的功夫。今晚看到这一页,忍不住把它敲到了电脑上,这已是半夜三更。其实这仍然只是老掉牙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是它仍然被登到了这本书上,依然让人感动,让人伤感,让人感慨。

      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就开始就有了爱情,人类灭绝了,或许爱情都会还在,因为爱情也不光是存在于人类。很困惑,不知道故事中的爱情,与今日的爱情还有没有可比性。如果有可比性,面对今天这样社会背景下的爱情,我想你的心情和我一样,什么也不想说。

      想起另一个故事,湖南某地,一位年过八旬的农村老太太,六七十年如一日,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头向远处眺望,夕阳西下时,她再目送太阳过山。老人在村头翘首期盼,是在等待他的丈夫归来。老太太十七岁结婚,新婚之夜的第二天,他的丈夫就随部队当兵打仗去了,开始还和家里联系,后来就没有音信。其实,那十有八九是牺牲了。七十来年了,没有再嫁过,到现在老太太仍然在执着的等待丈夫回来。

      当我在凤凰卫视看到这则报导,看到老太太皱皱巴巴的脸庞、雪一样白的头发和坚定的目光时,我和某人都没有忍住眼泪。不想拿也不愿拿她的爱情与今天的爱情想比,我宁肯认为它们没有可比性。

      或许,无论此故事还是彼故事,对我们来说都只能是个故事。按今天的价值观来说,一切都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存在的价值。为一个只做了一夜夫妻的人,守望七十年,我还是没有办法去想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或许,老人守望的不再是那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人,而只是那份情,那份至高无上的爱情,如同一种不灭信念。

     我无意要批判什么,因为我没资格。想起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爱情仍然一如既往的存在,仍然一如既往的可以让人刻骨铭心。只是它存的形式和体现的方式,更具体,更实用罢了。

     我不期待此故事或彼故事中的爱情,因为无法期待。孤独的时候,有一个人可以想念,想念的时候,那人也在惦记我,这样足矣。

    一份情,不知道可以守望多久,一辈子太长。


更重要的后半句

       人们常用相濡以沫来形容一对伴侣共度困难时光,以示爱情坚贞,却忽略了也许更重要的后半句。


       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一个小水洼里,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是在死亡边缘这样相互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或许,这正是庄子的真实经历。战国时,庄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出去借点粮食。庄子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也痛快,答应借给他,但说秋后再借。这不叫他等死吗?妻子又让他再去别处借,庄子就说,与其像那两条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还不如各自寻找别的出路,结果一纸休书,妻子改嫁他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摘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19期第73页

       很久以前曾读过几遍《庄子》这本书,或许是因为自已才疏学浅,从它的三大篇(内篇、外篇和杂篇)里并没有悟出多少所谓的“道”,对他老人家怀疑一切的思想和无原则的处事态度到是有所领悟。除了这些,还知道了庖丁如何解牛,以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语句。

       今日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庄老还有过这样的遭遇,也就对他的“怀疑一切”及“无原则”有了些理解。放弃相濡以沫的原则,可能会遭人指责,但是坚守这样的原则又有什么意义?一起饿死,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果是这样,今天就没有《庄子》这部书了。无意宣扬什么,也无意批判什么,无论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都需要勇气。

       无论是几千年前的战国,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的今天,“原则”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原则时,或许无原则就是最正确的原则。也许这就是庄老所宣扬的“道”。

       往往,当我们觉得是最无奈的选择时,可能那个选择是最正确的。反过来,作出最正确的选择,同样也可能最无奈。最让人痛心的,无非是在最无奈的情况下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无论庄嫂最终是否真的幸福,但她是幸运的,至少她找到了江湖。

       现实很残酷,放弃了相濡以沫,很多人却一生也没有找到江湖;还有一些人,则死在了去往江湖的路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11-7-18 11:29:1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羡慕可以静心看书且有所感悟的人,怀念曾经思书的岁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发表于 2013-1-27 13:52:2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中年人表示看不进青年文摘。
: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发表于 2013-3-23 18:43:3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北京
:o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