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江油餐饮服务行业商会的成员之一,一个老川菜手艺人,近段时间因为独特的江油美食,江油味道我好事连连,欣喜不断。
七月四日,江油融媒体中心庞琨老师致电于我,言及央视二套要拍江油肥肠,欣喜配合之余我也为江油餐饮、肥肠高兴。庞老师还要求我作为江油川菜老师傅在肥肠制作上还是要给年轻人要有一些传帮带,这个自然是应该的,于是我就邀请并选定江油“阿杜土菜馆”杜伟和我一起完成这次肥肠制作及拍摄,我的师父的师父也就是他的父亲三辈人都是开馆子做川菜的,他四一年到成都“荣乐园”学手艺也学了一些当时成都的肥肠制作比如“帽结子”“软炸扳指”等。红烧肥肠在江油一直都有,最初就是在场头场尾,码头,下力人比较多的地方临时起摊售卖,听老师傅说解放前在粮荒肉荒的时代在卖“肥肠旺子”的同时还配售“假圆子”“假酥肉”(分别用胡萝卜泥加淀粉,油条上芡糊)一起售卖。
八月十四日,见到了央视“生财有道”栏目组导演吕老师,主持人时尚小米,对江油肥肠作了仔细、深入的调研,此后,他们就开始了江油肥肠具体的拍摄工作。
八月十七上午摄制组在涪江堤上对我进行了关于肥肠一些认知的采访。晚上到了“阿杜土菜馆”拍了“烤肥肠串”“锅盔肥肠”,尝了阿杜亲手制作的滋滋冒油“烤肥肠”,实话说,不是一般般的香,是那种还未进口香气就钻鼻子、惹的你流口水的香,等肥肠品种的拍摄。
九月四日,央视二套“回家吃饭”到绵阳再度拍摄地方美食,二套“回家吃饭”栏目组李导(总导)王导(分导)撰稿,丰谷酒业刘总等在贯山”初心”民宿召开见面、调研会,经深入仔细的调研后,“江油地方的“太白鸡”“江油肥肠”入选拍摄,太白鸡作为此次重头戏,广告,场景要求较高,其中“绵阳米粉”拍摄场景选在江油“绵阳米粉店”,“母猪壳”一菜由川菜杜师门弟子汤代星制作,以上工作我给江油市餐饮饭店业商会报备得到了商会的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九月九日,绵阳米粉拍摄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常,从早上七点一直排到下午三点,整个拍摄过程制作人、米粉店经营者员工无人叫苦叫累,尽力配合,当然我也要谝一下,出镜人谢小军是我学生;
九月十日的“太白鸡”拍摄,摄制组将拍摄场地选在仙海湖边上有山临水的湖边上,很美丽。早上五点我和我的弟子们准时出发按摄制组要求六点半前到达,本说天气晴好忽然大雨不期而至,一时间大家手忙脚乱,七手八脚的遮雨、保护器材,不得已只好躲雨待命,期间央视王导、李总编、崔总、王总、小曹、丰谷刘总、李总、绵阳行协曹曹秘书长、我的弟子们对我真正是关心备至,生怕把我淋坏了。再此,我深深地一并鞠躬感谢。
雨停了,拍摄开始,惊喜、高兴再次见到主持人小米。谁知道雨后的太阳竟然十分霸道,晃的人眼都睁不开,晒的人肉皮子灼痛。
“太白鸡”就在时而淋雨时而曝晒,就在央视导演,主持人小米、摄像师们,各位领导老师们的耐心、坚持、努力下在午后近两点结束,大家饭都没吃就转场江油健民肥肠店拍“江油肥肠”,拍摄中胡建民、李蓉两口子动作流畅,得心应手,夫唱妇随、表达自信,配合默契,顺利完成。然后再转场到绵阳“三碗不过岗”拍“母猪壳”,话说到此,何为“母猪壳”?其实就是鳜鱼,本地人把一很好吃的鱼外号叫的实在难听,出镜人制作者“锅铲居士”小汤于此菜也是驾轻就熟,毫无悬念,一气呵成,拍摄完成已是凌晨过后。
以此小记致敬江油美食,江油味道;致敬江油味道的创造者,爱好者,传播者,推动者!
感谢我亲爱的前往“太白鸡”制作、拍摄现场的弟子们;你们受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