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喧嚣繁华,并未驱散李白心头的阴霾。苏颋的赞誉犹在耳畔,但夜深人静时,怀中那方素馨帕的微凉触感,总能轻易刺破功名的幻梦。嘴角不时吐露“寄情于明月,清风送夜归……”怀里那块苏清月送的素馨帕总能卷缕缕暇思。 为了排遣这无解的愁绪,也为了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他离开成都府城,只身前往道教圣地青城山。 青城之幽,冠绝天下。古木参天,藤萝垂挂,云雾缭绕于奇峰秀谷之间,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 李白踏着湿滑的青苔石阶,穿行在仿佛亘古不变的静谧中。他拜访了丈人峰下的建福宫,与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长论道。道长言谈玄妙,逍遥世外,谈及“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更引《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之句,劝人摒弃外物纷扰,返璞归真。 李白静坐于千年银杏树下,听松涛阵阵,看云卷云舒。山间的灵气似乎真的能涤荡尘虑,胸中那翻腾的功名之念与清月的倩影,在此刻被一种更宏大、更空灵的宇宙意识暂时覆盖。他提笔在道观壁上题下诗句:“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仙山奇景的赞叹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然而,当他步出道观,行至后山一处名为“掷笔槽”的险峻峡谷时,谷底奔涌的激流和两岸如刀劈斧削的绝壁,又激起了他胸中那股不甘沉寂的豪情。他拔剑在手,对着深谷长啸,啸声激越,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仿佛在与这天地造化争雄!修道之静与任侠之狂,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他年轻的身体里激烈碰撞,难分伯仲。 青城的幽静,暂时抚慰了他的焦灼,却也让他内心的矛盾更加深邃难明。他下山时,回望那云雾缭绕的峰峦,心中默念:功名要取,大道亦不可弃,只是那溪畔的素馨芳华,又该置于何处?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