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985
查看

7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松风水月—你要找的安昌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7:28: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一客 于 2010-5-24 07:37 编辑

安全村位于镇治东3公里处,于清江河流入白龙江之交汇口的三角地带,土地肥沃,历代为粮食、油菜、花生产区。北与紫兰村接壤,南临昭化镇凤凰村,东临白龙江,西与费家桥居委会相连,幅员面积5.07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安全村之名是由安全坝衍化而来的。安全坝史称安昌坝,是古蜀道上的重要地方,传说中的“金牛道”(亦名“石牛道”)经过了安昌坝。全村以郭、刘、林、李为大姓。川陕公路与宝红公路穿过村境。村境有景点恨猴岩、穿眼石、上马石、河神庙渡和村北的郭家渡。

河神庙渡古称白沙渡,今称解放渡。杜甫题《白沙渡》诗,有‘水清石礌礌,沙白滩漫漫’句。

现任村书记:郭天喜

现任村主任:敖  俊

注:上文中的镇指广元市宝轮镇;据考,清·咸丰《广元县志》残稿记:“汉、晋驿道:彼时朝天关、千佛岩系小路。大路由宁(羌)〔强〕、阳平关入蜀,及白水镇之北,缘白水东岸,过粗石栈,出茅班口,下石关,渡白水,径安昌、宝轮、白田诸坝……”。

个人意见:如今的安全村就应该是你要找的安昌坝。

上图中的安全村便是你要寻找的安昌坝,我想要到王家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10-5-24 09:16:3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一看地图就晕sc51876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发表于 2010-5-24 09:56: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我发现自己找不到方向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发表于 2010-5-24 10:43:4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多谢一客大哥提供的珍贵资料。
    去年我在我母亲的老家江油市三合镇白至村一组文武庙前看到了一块王氏宗支碑,正面为“复兴义渡”功德碑文(复兴渡又名白至渡,为江油境内三大古渡之一),宗支碑文刻在碑的背面。碑体历数十年风雨剥蚀和人为损坏,部分字迹已不能辨。当时我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辨认,基本了解碑文全貌:
    吾高祖相庭公世系川北保寧府昭化縣安昌壩王家林人 自大清定鼎以來 卜居於堰林壩與慶興寺門口 均系河邊 古人雲 江□□□已也 公生三子 次曰□ 三曰喜 分居于慶興寺門口 長子軒□  我房之大宗也 軒生爾瓊 單傳一世  瓊生子四 伯文舉 仲文蔚 叔文□ 後更名文煜 于乾隆初年曾立有宗支碑  世遠年邇  □破裂□ 兼以明辨 因複立片石高□ 於一九五八年將此碑支援了大辦鋼鐵   □□丁派洗複立碑 共□深鐫 其辭已載之 姓未載之 名號曆□□明  房□□宗系□□一目了然 毫無紊亂 俾上一望而知 一□□□
庭軒爾文  在國萬欽    景崇福膺    永錫慶興   
□□□□  道德智慧    宗本大定    克儉虔程
四房文武
大房  王萬貴   王欽賢   九世王景甯  十世王崇模  十一世王福林
三房  上 王文昌
么房  人 王國正         
公元一九六五年□古二月廿八日
   
    此碑虽风化严重,字迹已较模糊,但基本意思仍然完整,大概意思是:白至村王家的老祖宗王相庭先生系川北保宁府昭化县安昌坝王家林人,在大清建立不久,离开祖籍地选择到堰林坝(即今江油市三合镇白至村)定居,家安在堰林坝离庆兴寺(今已无存)不远的地方。因为这儿位于涪江边,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又靠近佛教寺庙,所以便认为这里风水很好。相庭公在这里生养了三个儿子,轩字辈,老三叫轩喜。三兄弟长大成婚后便分了家,但仍然居住在庆兴寺周围。老大是王家的大宗,生了一个独子叫尔琼。尔琼生了四个儿子,最后活下来三个:文举、文蔚、文煜。所以,立这块碑的后代中少了二房一支。在乾隆初年(1736年左右),王家人曾在这里立了一块宗支碑,说明老祖宗应该在雍正时期就来到这里。据此推算,王氏一脉在堰林坝繁衍生息至少已近300年了。明末清初,因战乱和瘟疫,四川人口急剧下降,清康乾时期,从湖广迁来大批移民,所以今天绝大多数的四川人系外省移民之后,而根据这块碑的记载,王氏一脉却是正宗的四川原住民,这是比较少见的。原来的那块碑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残破不堪,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遭到彻底毁坏。1965年的农历2月,王家的后人们在了复兴义渡碑的背面将宗支牌重刻,为的是让子孙后代们记住家族的历史并知道自己的辈份。我的外祖父系八世裔孙。
    这块宗支碑在重立不久,“文革”就爆发了,经历了破四旧运动,能够幸运地保存至今,十分不易。它对今天研究四川清初的移民史有着比较珍贵的价值。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报纸
发表于 2010-5-24 11:05: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松风水月 于 2010-5-24 11:29 编辑

一客大哥,古人选择居住地特讲究风水,碑上有一句“均系河邊”,我看地图上安全村也靠近河边,准确性应该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了。
现在堰林坝的后代已经说不清他们祖上是从哪里迁来的了,有的说是从陕西略阳。去年我曾在昭化论坛上发贴,寻找安昌坝的位置,但未能找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9:31: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一客 于 2010-5-25 09:42 编辑

回复 5# 松风水月


    哈哈!不必客气。也许跟随父辈到处迁徙的缘故,对自然地理兴趣颇有兴趣。如此看来那片土地也的却是风水宝地,古人择水而居和农耕文明紧密相连。祝愿你们的愿望早日实现。是诗城随笔版主提供你的电话号码,也许应该谢谢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7#
发表于 2010-5-25 10:03:3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松风水月 于 2010-5-25 10:59 编辑

回复 6# 一客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辛卯科举人彭址(江南溧阳人)上任江油知县时,当时江油几乎是一片荒土,“居民散处仄途丛棘,或五里或十里鸡犬无闻,村落罔睹,时有怪鸟飞鸣于荒烟蔓草中。而涪水日夜声暄,崇山浓雾不卷。验牌甲户唯五百,课丁赋客少半千,幅员不及附庸,舟车不通商贾。”从陕西、广元昭化等地迁来江油的移民应该是较早的一批。由于我曾看过一些地方史料,所以对此产生了兴趣。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多谢您和刘版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8#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7:34: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似乎除了松风水月关注这里外,网上还有人在寻找这个地方。我记不起来了。不过看来这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如有机会何不走访一遭?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