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今日 4652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江油人] “故乡行”

YP.LIU (中级会员) 发表于:2017-9-11 15:18:22|查看:15880|回复:116     [复制链接] | 来自四川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之所以标题要加以引号,是因为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是随父母的工作单位而变化,往往一个地方居住的时间不长,用“居无定所”来形容好像有些贴切。所以,我的故乡需要用引号来界定,故而为之。
似水年华。或许是年龄的缘故,经常回忆起过去的时光。记忆深刻的,便是在幼年和少年时期随母亲生活在原来的“金光公社二大队”(“文革”时期命名的乡镇名称)。在那里,有一所大队(现在的村级)小学,名为“金光公社二大队小学”,学校的地址就在原来的一个“道观”里,名为“回龙观”。在“文革”的“破四旧”运动中,人们捣毁了“观内”塑像,将其改为学校。据母亲讲,我大概不到2岁时便随母亲由出生地双河口来到了这里。在这里,渡过了从幼年到少年的时光。
母亲曾讲过当年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清贫、艰难和苦涩。少不更事的我在那样的环境里却充满了童趣和顽皮,经常或与母亲的学生,或带着弟弟妹妹,或独自一人在学校下面的农田里摸鱼、戏水、捉蟋蟀等现在看来是那样无趣的“儿戏”。也正因如此,给我留下了人生中最为难忘的记忆。
随着时光的流逝,“想到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去看看”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由此,这个想法终于在今年初秋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实现。
带着深深的记忆,从武都乘车到“一碗水”的地方,徒步踏上了“故乡行”。
“窦圌山风景”。这是在“一碗水”的地方拍摄的窦圌山,随后就进入到原来的“老路”。
“记忆中的小路”。由于近期降雨,整个路面充满了水渍,泥泞不堪,加上坑洼不平,给人的感觉似乎无处下脚。好在凭借小时候积累的经验,走在草皮上面还不至于弄得一脚的泥。尽管这样,还是被水渍弄湿了裤脚,当然,鞋上也不可避免地沾了些泥土。
“小路深处”。看见前方黑洞洞的地方,担心是否走错了路?凭记忆,应该没有错,还是继续往前走吧!如果错了回头就是了,反正就是在找寻记忆中的过去;再说,印象中这条小路的距离不是很长,还可以欣赏路旁两边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我这样想着,在面对水渍和坑洼不平的路面,采取一会儿跳跃、一会儿大跨步,极力绕过水渍和淤泥,尽可能地踏着草皮继续前行。
“小路尽头”。穿过还算茂密植被和坑洼不平的小路,终于来到小路的尽头,看见农舍。


“后来修建的农舍”。记忆中这里是没有农舍的,原来就是一片荒凉的小山包,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也没有看见房屋的主人。
农舍的右侧是武都镇所辖的地方。记忆中当年客居“罗家大院子”时,经常在这一带扯猪草、捡柴。
“阳光下的小树叶”。看见艳丽的颜色,忍不住拍了下来。
这个植物我居然不知其名。不过,在我看来还是挺好看的,尤其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晶莹剔透,给我带来了兴奋感,便将其拍了下来。原来怎么没有发现呢?我这样想着,径直往记忆中的“金光公社”走去。
“废弃的学校”。如今已经废弃的学校,也是我原来读初中的“金光小学”,前面一排房子的右侧顶端就是我家居住的地方。当年是平房,不是楼房。左侧顶端第一间就是我原来的教室,这是后来改建的,原来可没有这么好,虽然看起来有些破败。在这里,我完成了初中学业。
这是原“金光公社”旧址,现在成了农家院落。图中正面是原公社的大门,右侧一排是原公社食品站。记忆深刻的是当年买肉的情景,很难买到肥肉,需要托熟人才行,绝大部分人只能买到瘦肉。食品站不是每天都开门营业,好像是每月只有那么2-3天时间,每次只有一天的时间收购肥猪、杀猪和卖肉。当年老百姓可不像现在这样每天都可以吃肉的,很多家庭甚至两三个月或半年才吃一回肉。
这座房子是原来公社信用社的旧址,房子是现在修的农舍。在这里,原来有一个姓李的剃头匠,我经常在他这里剃头(也就是现在的理发),记忆中好像有些残疾,是个跛脚,人称“李掰掰”(地方俗语,电脑字库里找不到,只好假以替代)。房子的后面(也是学校教职工宿舍后面)就是“韩家大院”,大院里居住一位韩姓老红军,他家养了一只很是凶猛的狗,还曾经被偷咬过。
“罗家大院子”。这是我母亲由金光二大队小学调到一大队小学(也是公社所在地)教书时一家客居的“罗家大院子”。原来这个院子好像有2—3家居住,记忆中除罗家外,还有贺家,还有一家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家当时好像就是客居贺家。所谓客居就是现在的租房子,只不过原来好像没有交房租,或许交了的,只不过我还小,不知情而已。但记忆中原来的人情很浓厚,人与人之间有着浓厚且淳朴的感情,加之我父亲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很是受人尊敬。再或许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具备现在的经济意识,要收房租,反正在记忆中没有付过房租。
顺着现在修建的混泥土路,很容易记起前往“金凤山”的路线。“金凤山”原来是一座小山包,在山包上就是原来的公社小学,名为“金光小学”。我的父亲就在这所小学教书。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讲台上讲课,我就在教室的前排坐在小板凳上听他讲课。
“金凤山”下面的小路。图中右侧就是“金凤山”
远处的小山包就是“金凤山”。很想上去看一下,但居然没有找到上山的路,加上雨后的泥泞和湿滑,就算勉强找到上山的路也很难爬上去,只能作罢,待以后再找机会专门上去看看,以了却心愿。
就在这个小山包上的学校里,随父亲一起,也算是我的启蒙教育吧!那时候由于很小(大概4岁多一点,或许是5岁多一些吧),父亲在上课的同时,给我一只铅笔,一个小本,就坐在教室的前排听他讲课。在这里印象深刻的是,不仅先后加入了“红小兵”、“红卫兵”组织,而且还成为了学校宣传队的一员,经常参加文艺表演活动,比如到田间地头为劳动的人们演唱当时的八大样板戏,包括《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等等,也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活动,给我的感觉就是挺好玩的。由于如此,我已经记不清楚是否系统、完整地完成了我的小学学业。虽然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但给我的印象不像现在的父母那样在乎自己孩子的学业,他们的精力全部放在别的学生身上。此外,我的父亲还经常被公社(现在的乡镇)抽调,书写标语等现在所谓的公益活动。
这是学校下面的农田,好像也是当时学校的劳动课基地,每周大概有一节劳动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课,因为几乎没有课堂上的约束,自由度颇高。
顺着公路继续往前走,就是前往“回龙观”,也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原来的金光公社二大队,现在的永胜镇金凤村。看着远处的小路,回忆着过去上学时的情景,我的心中有了满满的记忆——背着小书包,带着红领巾,蹦蹦跳跳的像只欢快的小鸟......
这是前往“回龙观”路上的一处鱼塘。记忆中父亲好像在此垂钓过,有些模糊。
        这应该就是“鸡冠花”吧?!现在的农村居民院落周围,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在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似乎也标志着现代农村居民“三观”的提升呢!
新建的农家小院。蓝天白云下的场景很是令人羡慕,这或许就是农村别墅呢!原来这一路是很少有修建房子的,基本上是以院落为主,也就是几家人集中居住在一个地方。如今,沿公路两侧修建了农舍,这或许也是为了便于交通的方便吧!不像过去人们为了农资交易,肩挑背磨走羊肠小道前往公社专门修建的集市进行交易。而现在,除个人的摩托车、电瓶车外,农用的运输车辆也很普遍,甚至轿车也多了起来。所以,沿着公路两侧修建房子,也成为了习惯行为吧!
这是我曾经上学的小路,现在是“机耕道”,原来就是“羊肠小道”。
这是一个小山包,如今修建了不少的房子。记忆中应该就是当年的学校,也是大队部所在地。我母亲当年就在这里的学校教书。据母亲讲,白天还好一些,有学生,到了晚上,就我们一家居住在这里,四周几乎没有人家居住,挺恐惧的。后来黄老师来到这个学校,也带来了两个女儿,加上弟弟妹妹们,给原本到了晚上显得荒凉的地方增添了些许人气。印象深刻的是,晚上两家人坐在院坝里,听家长讲故事,数天上的星星。尤其是听了当年被“下放”的知识青年(也叫“知青”)讲的《海关钟楼,骷髅美女》的故事后,我们两家小孩在回屋睡觉的过程中还要大声的吆喝,用以壮胆。再后来,随著学生人数的增加,又有唐老师调来,学校里就有3个老师,显得人气十足,加上人多事情也多,一些各家生活的情趣点滴给这个小山包营造了较为浓厚的生活氛围,很多时候甚至还挺热闹的。
这就是现在的村委会,名为“永胜镇金凤村”。村委会下面就是现在修建的“回龙观”。记忆中当地的人们老是爱说庙子,但庙子是专指佛教,“观”是专指道教。好像这个“观”还有一个传说,具体是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
“回龙观”入口处。看起来有些破败的景象,或许是民间集资修建的。我进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只有简单的陈设,显得有些荒凉。
这就是现在修建的“回龙观”。不是原址,场地太窄了,原址好像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
    “回龙观”一侧。
这是“回龙观”内道士的塑像。“观”内灰尘较多,桌椅摆放也很零乱,给我的感觉就像很久没有举办过活动什么的,显得冷冷清清的。“观”内的外面墙壁上张贴的捐款名单也显得相当陈旧,勉强能看清字迹。整个“道观”有些荒凉,香火不是很旺。
儿时经常在这里玩耍,和母亲的学生在秧田里和打了谷子以后的田里摸鱼。印象最深的是除了捉鱼,就是当时人们用拌桶打谷子的场景,现在想起来好像是昨天的事情,历历在目。
左侧的小路好像是通往原第四生产队。
远端正面就是原来的“何家大院子”,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整个院落居住的人们全部为“何姓”。印象深刻的是,在院子的前面有一口堰塘,不知是哪一年,其中一家失火,火势挺大的。好在有门口的堰塘,取水很方便,不一会儿就将火灭了。左侧的路是通往双河口的,原来是碎石路面,现在改建为混泥土路,也就是俗称水泥路。
在“回龙观”逗留期间,没有遇见故人,只好独自一人四处溜达,极力找寻儿时的记忆。印象深刻的是,在当年,白天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到了晚上,人们集中在大队上,要么学《毛泽东选集》(也叫“毛选”),要么读毛主席语录或者“老三篇”,要么学文件;有些时候还要对“五类分子”(当年被划分的个人政治身份,包括:地主、富农、反动派、坏分子、右派,简称“地富反坏右”)召开批斗会,有时候还以“贫协”(就是贫农协会)的名义组织活动,如朗读《毛泽东诗词》,演唱样板戏等等。在回忆这些往事的同时,也记起了当年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周围邻居,包括学生家长对我们的资助。当年由于母亲是民办教师,其收入仅以当时的“公分”(当年集体劳动的计酬方式)作为工资,也没有在当地分得田地,只能利用学校周围闲置的小块土地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作物,加上父亲微薄的收入,勉强能维持一家的基本生活。好在能得到周围邻居和学生家长们偶尔的资助,还不至于陷入很饥荒的生活状态。不过,少不更事的我在当时并没有感受到过多艰难生活的体会,但邻居们的帮助却在这一刻浮现在我的心头,颇感温馨。
当我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场景时,不由令我想起邓丽君的《如果能许一个愿》这首歌:如果能许一个愿,我愿重回故园,踏进那小小庭院,重见我儿时游伴......似水的年华,换来一声轻叹,绿草、田间、秋千,已不在身边......这首歌恰好印证了此时我的心情。
在有些落寞的感慨中,只好拍些还算熟悉的、过去经常玩耍的田野风光。
后来,就沿着小路返回。
这是原来由“回龙观”到“金凤山”小学上学的小路。记忆深刻的是,当年父亲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在上学的路上以跑步替代走路。那时的父亲虽然生活窘迫,但一直充满乐观,与他苦难的童年相比,似乎还挺满足的。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只好走“大路”,不敢走小路,怕迷路了。看见远处的小路,心中有着满满的回忆。
随手拍下的鹅。之所以拍下它们,可以印证此次我的“故乡”独行。原本想到能遇见故人,尤其是当地的老人,能够助我找回儿时的记忆,听他们讲述过去的往事,这也是我此次最大的夙愿。但事与愿违,居然没有遇见一位故人,心中老是有些许遗憾,看见这只孤单的鹅,就像我一样是那么的孤独,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路边左侧好像是原来的公社医院
放学后玩耍的地方。顺着这条路,通往永胜镇到武都的线路,乘坐班车到武都,再由武都乘车回中坝。
虽然这次没有完全找回儿时的记忆,也虽然没有遇见故人,但总算了却了一个心愿——“故乡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95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5:57: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xw110 发表于 2017-9-11 15:41
lz很用心啊,花了不少时间写把,文采不错

谢谢您的来访!水平有限,花了不少时间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20:16: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城里人,那是水鸭子不是鹅;P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15:41:3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板凳
sc51811 lz很用心啊,花了不少时间写把,文采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15:4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青海
报纸
恭喜楼主已经过了45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15:50: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北京
地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15:53: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7#
念旧的人,重感情的人。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5:57:5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8#
风岩 发表于 2017-9-11 15:42
恭喜楼主已经过了45岁!

哈哈!奔5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15:59: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9#
我看完了,你应该是六零后末,七零后初的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6:00:2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0#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7-9-11 16:00: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1#
朋友,你应该是我们金光二大队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