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29万
查看

8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5:22: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流才氓 于 2009-6-2 15:29 编辑


一、江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江油有着蕴积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各种庙会、花会、灯会世代盛行,此起彼伏。民歌、民谣、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狮舞、龙灯、采莲船、高跷、皮影、被单戏、民间说唱、戏剧、玩友、杂耍、碑刻、泥塑、民间工艺等等,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乡土气息浓郁。
    明清以来,江油文化随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涨落。几经战乱天灾,人口锐减,文化奄奄一息。后湖、广、陕等移民入川,经济复苏,圣谕、金钱板、竹琴等民间艺术应运而生,祈神赛会活动日渐盛行。祭孔、庆坛、年节庆典等宗教、礼俗文化不断完善和盛行。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部署,江油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整理,并制定了保护措施。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林口高抬戏
  “青林口高抬戏”指流传、活跃于川西北地区江油青林口古镇的一种民间乔 妆戏表演样式。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江油市的青林口都要举办传统庙会。当地这一习俗已沿袭多年,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扎高抬、唱大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年代久远,已成习俗,每逢会期,必有表演,十里八乡,观者如潮。
“   青林口高抬戏”表演不需要舞台戏楼,也不要专业艺人造势,它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手段将民间传说中的故事物化为鲜活的艺术形象并以戏剧片段的形式定格于高台之上,再以人力将其托起以供观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它不仅能满足近处围观者的需求,也给稍远处群众提供了看戏的机会。这是高抬戏不同于其它戏剧表演形式的根本区别。不仅如此,高抬戏的表演还把戏剧造型与民间绑扎工艺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它既调动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同时又提高了传统戏剧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它把家喻户晓的传统戏段子置于巡游状态,使之成为一种“戏动人不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样式,让更多的群众都能够以逸待劳地看到高抬戏的表演。客观上起到了“人不看戏、戏看人”的互动效应。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青林口邑人在闽粤一带做官。告老还乡时将岭南一带的民间高抬戏引入家乡。每逢年节,即着人扎高抬戏与民同乐。后经乡人沿袭,遂成民俗。如今,青林口的高抬戏已闻名遐尔,成了该地区一个新的旅游看点。每年,除了传统庙会期间必作高抬戏表演,本地为促进旅游活动而举办的古镇“桃花观光节"期间也多有高抬戏表演(有时还要唱大戏、耍火龙、放烟火架等)。
    青林口高抬戏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在赏心悦目的同时,精巧、造型别致的优点。高抬戏的表演一般限定为两组(加上捧抬、护台人员约六至十人为“一抬戏”)所扮演的戏文都是家喻户晓的川剧折子戏,如:《秋江》、《踏伞》、《打雁》、《情探》、《送京娘》等片段。虽然都是一些常见的对手戏,但其夸张的造型艺术则颇多创新。特别是巧设“机关”将剧中人物“悬于空中”,造成角色与角色之间若即若离,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许多看过“高抬戏”的人都对这种精巧的构思赞叹不已。
    2006年12月,青林口高抬戏辅以川剧绝活变脸、吐火,代表四川参加在广东番禺举行的抬阁艺术表演,表演的《白蛇传》、《穆柯寨》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7年11月在江苏颁奖)。现在,青林口古镇可绑扎4至6台高抬戏进行表演,从事表演人员达30余人,最高年龄达80余岁,最小达10余岁。
     2008年,青林口高抬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为文在军等。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3月,四川省政府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89项,江油占3项。
1、青林口高抬戏:
2、雾山石刻制作工艺
    雾山石刻是指发源并传承于四川西北部江油市的一种民间美术雕刻工艺。它起源于唐代,明、清时相传,民国初年盛,其作品在川内广为流传,被誉为四川三大石刻。主要分布在江油市武都镇和中坝镇。
    雾山石刻所用石材原产于江油市国家地质公园、著名风景名胜区的观雾山,其石色黑如墨,质细如玉,经过采石、开型、出坯、绘样、雕刻、镶嵌、题诗、落款、收细、打磨、抛光、装盒等工艺流程,采用平、浮、圆、镂、线等雕刻手法,通过表现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传统主题,形成以砚台、镇纸、屏风、大型壁画等为主体的系列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其影响遍及全国,产品远销海外,为众多的文人雅士收藏。
   雾山石刻,相传在汉代就有当地居民采用雾山石作墓葬修建和装饰,在唐初即有工匠将其石用于制作砚台等工艺品,后为纪念李白,将其雾山石砚命名为“学士砚”。至清末民初,其工艺日臻完善,产品遍及全川,江油市文管所、李白纪念馆、三台县文管所、绵阳市文管所都收藏有清代刻制的雾山石工艺品,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的雾山石刻工艺已经达到较高艺术水准。
上世纪中叶,雾山石刻一度萧条,至七十年代,江油境内仅有邓文一人掌握此项工艺。1979年,江油市人民政府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特将邓文请入李白纪念馆并招收学员,开展雾山石刻工艺制作和培训带徒,使雾山石刻工艺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
    雾山石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雕刻工艺,主要以江油观雾山特有的石材为原材料,经采用精细的雕刻工艺表现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制作出的砚台、壁画、屏风为主的系列产品。其代表作品有大型浮雕“李白故里胜迹图”、“饮中八仙图”、“李白行吟图”,表现李白诗意和故里山水的“学士砚”、“龙须砚”、“李白诗意镇纸”、“屏风”等。
    现在,江油市将雾山石刻列为特色旅游纪念品,李白纪念馆有4人专业从事雾山石刻制作,制作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文化程度初中到高中之间,每年生产砚台80余方,产值达20余万元。
    雾山石刻传承人为邓国军。“5.12”特大地震后,已将雾山石刻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
    四川省江油重华“烟火架”,亦称“烟火架儿”,又名“烟花架儿”,或称“焰火架”。是集爆竹、礼花、戏剧人物造型等于一体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主要用于寿诞、婚庆、道场、节日、庙会和重大庆典活动,以声、色、动感烘托氛围。主要分布于江油市重华镇、二郎庙镇、铜星乡等地,因夜间燃放时悬挂于木架上,故名。烟火架兴于何时、何地,由何人创造已无从稽考。
烟火架的主体呈桶状,规格可大可小,一般直径在60—85厘米,高50—75厘米不等。底部和顶部为竹编,里面可分为6层、7层、8层、9层最高为13层。因用料多、工序多,成本大,均为用户事前订做。如寿宴,面就用药制“祝某某大寿”、“福寿安宁”;结婚则制“某某与某某喜结良缘”;开业则制“开张大吉”;道场则制“某某流芳百世”。里面人物可根据用户要求绑扎、粘合故事情节人物,也可由艺人根据主人用途而定内容。主要以“五女拜寿”、“麻姑献寿”、“八仙过海”、“水八仙”、“劈山求母”、“二十四孝”、“秋江”、“李白醉酒”等传统故事,每层根据空间大小设置1人或2人,多则5人和以人物造型为主的纸做的宫灯等,尾部吊一挂鞭炮。燃放时,把烟火架挂到6米高的固定木头架子上。点火是烟火架的一个看点,由制作艺人专司其职,“借火还火”。人不用走拢点,而是用火弹运用神箭的原理,在30米以外随便朝烟火架一射,就会马上命中点燃烟火架底部那挂鞭炮的引子后,火源又迅速顺引线回到点火处。4个大火炮燃放完,就是12或24个小鞭炮,然后,烟火架第一层底板就会自然脱落,坠下一个宫灯,宫灯底部的烟花马上呈飞碟般旋转喷发,煞是好看。而此时,宫灯内的焰火也跟着亮了,宫灯里的戏剧人物也随宫灯一起旋转舞蹈起来,动感强烈。如是“八仙人物”,第一层是铁拐李,第二层就是张果老、三层吕洞宾……这样,8位神仙依次就可占八层。“飞碟”烟花喷发完后,又是四个大火炮和12或24个小鞭炮,掉下第二层底板,又有一个新的飞碟状的旋转烟花和一个新的宫灯,宫灯内的人物又随焰火一起旋转舞蹈起来。如此反复,到了最后一层是转转花,也称“天女散花”,有九莲灯(灯为绳索状,俗称为亮),9朵莲花状的焰火一齐喷发,红色、白色、绿色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末了,祝福字样就会显现,80只带着火花的“神箭”陆续直射夜空,或“飞老鼠”在60米的范围内上天入地地乱窜,惊险刺激。

  “烟火架”根据不同规格,整个燃放过程在10—30分钟左右。
    现在,江油仅有1人会制作烟火架,且在家里进行作业,由于制作工期长,成本高,已经没有销售市场,每年制作不到5个。
    重华烟火架传承人为冯沛建、张敏。“5.12”地震后,已将烟火架及制作工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9月,绵阳市政府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65项,江油占11项。
   哪吒传说:有关神话人物哪吒的传说故事。已收集、整理了资料。
    李白民间故事:有关李白的民间故事。已收集、整理、编印出《李白的故事》。传承人为李戎。
川北薅草锣鼓:源自劳动号子,分布在雁门山区。已收集部份资料,编印成册。
   被单戏:一人打击锣鼓又操纵木偶,并变幻声音演唱,演技高超。江油被单戏是以杖头木偶(称木脑壳或木肘肘)、布袋木偶融于一体。在一个约两立方米的布帷中,一人伴奏打锣鼓,同时手上操作木偶表演动作,口里要唱男女声生旦净末丑的唱腔讲白。表演节目有《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等。表演人年事已高,未有传人。
   高抬戏:略
    雾山石刻:略
    中坝附子(栽培及炮制工艺):附子系中药材,早在宋代,江油就开始进行栽培,栽培及炮制工艺延续至今。在江油彰明、太平一带每年栽种附子5000余亩,近万人懂得附子栽培技术,近500人懂得炮制工艺。传承人为胡运江。
    炼硝工艺:重华老君山硝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发现明清时期古人制硝岩洞20余个,制硝流程保存完好。民间传统制硝技术,濒危。目前尚有老人懂得炼硝技术。
    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略
    中坝口蘑酱油酿造工艺:其酿造工艺始于清道光年间,中坝口蘑酱油现采用现代化生产,创年产值3000万元。其传统工艺会者甚少。
      圌山庙会:窦圌山在武都镇。其风景秀丽,山上云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代就有僧人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为圌山庙会。庙会期间,香客及游人达万余人,祈愿一年的好运。民间有“三月三,朝山,朝了山保平安”之说。窦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庙会主办单位。
(四)江油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9月,江油市政府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6项。

   李白祭祀:地方传统民俗活动,祭祀诗仙李白。濒危。

    李白民间故事:略

    哪吒传说:略

      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略

    炼硝工艺:略

    雾山石刻工艺:略

     圌山庙会:略

    高抬戏:略

      中坝口蘑豆油(酿造工艺):略

      中坝附子(栽培及炮制工艺):略

       青林口豆腐宴:二郎庙青林口古镇的民间传统厨艺,用豆腐可制作数十余种口味独特的菜品,可与剑门豆腐媲美。

       绿昌明茶叶(制作工艺):昌明茶制茶历史悠久,相传在唐代就有昌明茶。现在江油有太白茶厂,机制茶年产值上千万元。

    被单戏:略

     锣鼓草:略

     青莲长寿会:农历正月十六,青莲民间祭祀李白诞辰活动,上世纪五十年代消失。

     鹊桥会:三合镇喻家观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三天,主要进行上庙烧香、戏剧表演、农具交易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江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全省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多元并存,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更是符合“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促进文化跨越式发展和大繁荣。仅以江油的1个国家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雾山石刻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烟火架也可开发、形成一定的市场,并烘托节日氛围;青林口高抬戏作为重大节日表演项目,更增添、营造喜庆氛围。
    现在,江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专门的机构、专业人员、专项经费。上级部署普查、整理、申报非遗项目更没有奖励机制。
     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由市文旅局分管,文艺股组织。将任务以行政手段要求市文化馆、李白纪念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分头进行。而这些人员也未经过培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就存在偏差。
   这此单位的工作经费也十分困难。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在偏远山村,有的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要制作音像资料,耗时耗力,往往力不从心。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为后盾,以致江油市在申报第二批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所报5项都没有通过。
    曾有专家指出,江油的口蘑酱油曾名扬全国,但由于手工技艺人员湮没在民间,都应一一查找。
     同时,上面安排工作,往往以行政命令,而不给一线工作人员留下足够的时间和周期,往往造成申报资料不够全面。特别是一些影像资料,它需要开展活动时才能够采集。
     随着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要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首先要掌握这些民族的、优秀的,应用辩证的观点加以认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和传承人进行沟通,在继承、发扬、光大上下功夫,摒弃传男不传女、狭窄保护思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高科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毫无保留地进行文字记录、影像采集、录音记录。这样,既使一些项目目前不能有效利用,或许后人们也可以科学地利用,造福人类。
     烟火架的保护与利用就十分棘手。这种产品早以被礼花、火炮所替代,且由于制作程序繁琐、造价昂贵,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也消费不起,不可能大批量、大规模进行生产;雾山石刻的砚台,每方价值已炒到3000元一方,所雕刻的砚台,几乎全部作为政府机构购买馈赠礼品;高抬戏每年也仅表演2—3次;手工生产的中坝口蘑酱油成本高,生产量小,市场也难以接受。还有制硝工艺,从国家有关法律的角度讲,也不允许鼓励民间制硝。由于人们的认识变化,文化的多元化,像“被单戏”已找不到传人。现在,生产方式的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川北薅草锣鼓将不会再现,既使有,也是拍摄电视、照片需要的一种作态和作秀,完全没有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曲调了。一些祭祀活动也需政府投入,这无形给政府增加了经济负担。应在政府引导保护的基础上,由市场决定其发展,由市场延续其生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措
     自2007年青林口高抬戏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后,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江油首先对省级项目制定了保护机构,制定了计划、措施。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传承方面,将雾山石刻工艺、烟火架制作工艺的传人,以及民间文学方面人才评为科技骨干人才,享受政府每月补助100元津贴(每两年评选一次,如评为科技拔尖人才,每月补助津贴为300元,并还有项目资助)。
    建议组建常设机构,归属文化部门管理。从人员上有编制、资金上有预算给予保障。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可鼓励社会、企业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如凡采用了非遗的项目,江油有中坝口蘑酱油、附子栽培及炮制工艺,可与厂家联系,由企业出资保护,打造品牌;重华烟火架可和老君山旅游区开发结合,长年在旅游景区展示其制作工艺,既使烟火架制作工艺得其传承,又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好,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并形成产业链。将一些非物质项目科学开发利用,就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古今尊国士,中外仰诗仙。”江油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灾后重建,打造国际李白文化名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可达300万以上。如科学地开发雾山石刻,品种多样化,降低成本,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将《李白民间故事》系统地搜集、整理,编印成装帧精美、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书籍。如资金困难,可选择项目广泛招商引资,利用有实力的投资商进行有效开发。
     总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宏大的工程,仅靠文化部门、传承人来保护,无疑是杯水车薪,需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要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那样,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局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法律保护,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考核,共同构建和谐文化和生态文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09-6-2 15:38:0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上面安排工作,往往以行政命令,而不给一线工作人员留下足够的时间和周期,往往造成申报资料不够全面。特别是一些影像资料,它需要开展活动时才能够采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发表于 2009-6-2 19:41:5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一客 于 2009-6-2 19:43 编辑

LZ辛苦!如此重要的议题在论坛出现,见地深远。文中“随着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要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人们的生活。”,必然趋势。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后人的东西了。悲哀,无可奈何。牛郎沟曾经流行的板凳戏也即将流失殆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发表于 2009-6-2 20:47: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诗酒剑月 于 2009-6-2 20:50 编辑

我的清代雾山石刻……

PICT0019.JPG (90.7 KB, 下载次数: 149)

PICT0019.JPG

PICT0012.JPG (111.05 KB, 下载次数: 141)

PICT0012.JPG

PICT0032.JPG (83.74 KB, 下载次数: 160)

PICT0032.JPG

PICT0030.JPG (67.14 KB, 下载次数: 130)

PICT0030.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报纸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10:42:1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4# 诗酒剑月 可惜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地板
发表于 2009-6-16 19:56:0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那些戏我不太懂

可是对那个雾山石刻挺感兴趣sc51870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5:59:0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是啊,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8#
发表于 2014-7-20 11:37: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北京
    青林口的高抬戏有唱腔或音乐吗?一般什么时候表演?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9#
发表于 2014-7-20 12:39: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虽然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但是政府部门宣传重视不够,举措不力,“保护”与“有责”就难以落到实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