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今日 5388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22: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1#
【七】战旗镇八洞桥——一座还保存有建桥图样的古桥
    八洞桥位于S302省道八洞桥下游近百米处,地属战旗镇三清村4组,距离战旗场镇(中和场)1.5千米,是旧时黎雅和战旗之间的必经之路。31°46'3.30"北,104°57'27.14"东。
    八洞桥,东西向,是双石三墩四孔平板石梁龙桥,全长19.36米,宽2.16米,厚0.41米,高2.7米,是芙蓉溪上第一座长度达20米左右的古桥。
    八洞桥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1.桥上存题记。西侧墩下水方侧面有0.46*0.68米的题记一则:“大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岁次甲戌季夏月下浣日……圣囗。梓潼囗囗徐案龙。”据此题记,此桥存世已经261年。古桥常存,而地方志记载有限、桥头碑记一般不存,桥上有题记者较少,口碑偏差较大,这些都是影响考察古桥历史的不利因素。
    2.桥墩由船形墩叠加而成
    八洞桥的桥面很有特点。各有四层墩石,每层均似船形,各船上小而下大,浆砌叠加成墩。顶层似龙舟,龙尾高翘,腰身凿托木孔,一个龙首保存尚好,微抬切齿顶珠,力争上游。下面三层均为船形:上船小,中船大,上船置于中船上,中船余船舷在外;中船小而下船大,中船浆砌在下船上,下船余船舷在外;下船置身河床板岩之上。倘若水涨,无论涨多高,都似船浮江上,桥搭船上之态。如此造桥工艺,在本地甚为罕见。
    另外各层墩石下水尖处三方各凿腕粗石洞相连,可能为运送石材而设。
    3.河底潜藏建桥图样
    八洞桥下游20多米处,有三幅建桥“图样”潜藏在水下的河床板岩上。三幅“图样”均是船形,并列等距开凿于河底,小船“图样”长2.5米,宽处0.7米,中船“图样”长2.65米,宽处0.84米,大船长2.87米,宽1.36米。
    从三个图样的数据分析,此地并不是八洞桥的造桥弃址,而是三层船形墩石的图样,属于建桥草稿、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之建桥者,也要依照一定的建桥法式行事。建桥之时,选址挑材,以势造桥,有法之中无定法,故因地制宜绘出图样,以图样行事,大事易成。把建桥图样凿于河床之上,历经两个半世纪仍流传至今,甚至于将来,桥圯而图存,后人仍可按图起事——建桥者对后人穿越时空的馈赠,不可谓不厚。
    这座石桥为什么叫八洞桥呢?带着这个疑问离开了这座奇桥。回家后,同行上潼人赋诗说此桥:
    水底蓝图在,石桥三百年。
    昔人飞鸟去,大智老龙眠。
    远道从新辙,清流下左绵。
    怃然疑八洞,名亦似玄玄。
    ——八洞桥水底巨石之上凿有桥础图稿





IMG_9233.JPG (177.58 KB, 下载次数: 57)

IMG_9233.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26:0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2#
【八】白坪村4组的新桥
    自八洞桥而下,新桥河两侧坝地渐广,行300米,有汀步桥。乡人用天然石块间隔填溪成汀步,此种桥在芙蓉溪上常有。再下300米,遇新桥。芙蓉溪上的很多老桥也叫新桥,只能说明更早还有桥。
    新桥正东西向,西侧是江油战旗镇白坪村4组,东侧是梓潼县黎雅镇西垭村6组。31°45'44.29"北,104°57'25.73"东。桥两墩三跨,由单石拼接而成,长13.6米,宽1.11米,厚0.35米。此桥在河底用船形长石作墩基,墩石嵌进墩基阴面,上层墩石与下平齐,腰凹上下水翘,墩首素面无兽形。
    再下行1里余,又遇同村同组同名新桥。此桥东南-西北向,桥台、桥墩尚存,桥面改建成渡水槽,行人从几米外的低矮水坝上过。桥长13.5米,宽0.74米。
    桥下有浣衣女全副武装:头罩遮阳帽,身穿花围腰,手戴胶手套,脚穿长水靴,发红眉弯唇红,蹲石板上辛勤搓衣洗毯。一路走来,浣衣蓉溪者,多为老妪,而此为年轻美女,少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33:0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3#
【九】白坪村3组的桥与水碾
    再下,1里内连遇两座简易跳墩子桥。何谓简易?河底不凿孔,河中不立条石墩,仅搬些稍厚实方正的石块掷于浅溪,桥成而人行。倘涨水,人则绕行,水过再搬石填缺,桥又成。此种汀步桥,人人可建,故在芙蓉溪东源江油境内广泛存在。
    至白坪村3组河堰公路桥,通对岸红岩子和北坨坪。再下遇无名石桥,两墩三孔,现代。杯中无水,向大姐求取开水而不得,概因存戒备之心。
    至苟家河嘴前,则有拦河堰,堰埂条石顺向并列分层堆砌,因西北岸有水碾,人称水碾桥。水碾的引水渠、引水槽、碾房、碾盘、碾轮倶存。这是自战旗水库而下,遇到的第四座水碾遗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36:0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4#
【十】苟家河嘴石桥
    芙蓉溪至苟家河嘴,流向东南继转西北,形成一个U形河嘴。河嘴上有简陋观音庙,对河有桥,因偷懒走捷径,与之无缘。再南角,有苟家河嘴桥。
    翠竹笼罩之下,桥东西向,单石三墩四孔,全长12米,宽0.74米,厚o.24米。桥墩上水尖下水方,各层墩石修得不够规整,干砌叠加,石缝不严,有扭转错位等病害,桥下尚存几根未褪新色托木,墩首有龙形錾痕。综合分析,此桥是一座轻薄陋的现代重建石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5#
【十一】桑林坝桥
    离开苟家河嘴1里,遇老乡为二层楼房家小青瓦顶。讨要开水时,问起眼前芙蓉溪,也不知所谓,只说此河原叫水碾河,现名苟家河,是新桥河的一段,房前有桑林坝桥。
    桑林坝桥方位160°,长约18米,既为桥又为堰,砌筑方法稍显异类。条石纵向叠放浆砌成长方体堤坝桥,中留泄水缺,上下水方用石板贴紧坝体密铺,下水方再每隔米远立方柱,方柱再加斜撑柱。堰水或洪水施力于坝体,坝体把负担再传递于河床。此种砌法稍省石材,但终难为长久之计,存百年可,存两百年难。
    下游方河床板岩上,有一大片是被取石后留下的水凼。往下游看,有敞肩式公路桥,又有跨越山谷的武引总干渠,仅架空渡槽就有400余米,擎天墩架20余。间遗留桑林坝跳墩子桥桩孔二三十,又有简易五墩跳墩子桥两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43: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6#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47:3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7#
【十二】桑林坝新桥与水碾滩
    下行1里,西北岸桑家坝,东岸刘家坝、高家坝。有桥又名新桥,何谓新桥?推想可能为废兴相继谓之新,或为新桥河之新(战旗水库至此,都名新桥河)。
    新桥西北-东南向,方位140°,31°44'51.61"北,104°55'52.57"东。三墩四孔,两板并拼而成,全长14.25米,宽1.55米,厚0.33米。此桥为新旧混搭加固之桥,桥墩有用三合土浆砌的老墩,有用水泥勾缝的条石墩层,桥板也是水泥板和老石板混用,河中掉落几墩首,未见兽形。
    河中有母女浣衣,有当家男灌田,介绍说西岸是白云村5组,东岸是瓦子村7组,此桥是被水冲垮后修补起的古桥,原有桥头碑记,可惜被冲到下游几百米的河滩边。
    下行200余米到高家坝与王家院子之间,见河床是条石散乱的河滩,曾或为桥或为水碾滩。西岸有桥头石碑构建,不知几吨重,断难相信是从新桥处冲下来的。31°44'45.98"北,104°55'50.31"东。
    桥碑残件有八角飞翼桥亭帽一件,有长方墩形石构一件,有桥头记事残碑一通,碑人高、1.6米宽。碑尾有“行人未有不歌坦荡者”等句,未见纪年。碑面大多是捐资名单,如“监生林发志,监生贾诲,监生王怀文,文生贾之祯,文生王星阶,文生康云祥,文生张大美,文生文生新,文生张体谦,文生冯克敬,石匠张文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50:5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8#
【十三】告别战旗,到义新乡保宁村遇拱坝
    离开新桥及桥亭水碾滩,下行6里余,遇跳墩子桥五座,水泥拦河坝一座,拱坝一座,老桥一座。
    第一座跳墩子离桥亭水碾滩近,中三座间隔不过3分钟步程,其中最好一座11墩,长宽厚都尺许,另两座已没水面之下。后一座位于拱坝下游,剩河床墩孔。
    水泥拦河坝在王家坝位置。行至谭家河堰,遇芙蓉溪上第一座拱坝。此地义新乡保宁村(6村)6组,31°44'6.75"北,104°55'5.93"东。
    谭家河堰是拦河堰、水碾、水渠三合一的综合性拱坝。拱坝对河床和岸基的牢固性要求很高,而此地河堤是完整的青砂石,建坝人就地取材,在河床凿取条石作坝体石材。此坝广砌倒八字码头,坝体仅占三分之一长,拱脚码头长占三分之二。西岸设引水渠,既作灌溉用,又为水碾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53: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9#
【十四】新桥河上的老桥、洞子河上的积庆桥,大树河上的跳墩子桥
    芙蓉溪有东西二源,其中东源又有东西二源,东源就是从战旗水库下来的正源新桥河,西源就是从钢铁水库、洞子沟水库等处多源头而下的洞子河,两河交汇于义新乡保宁村1、7组李家坝后汇流成大树河。三叉之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各有一桥沟通两岸,后来发现,若有此种地形,桥的设置也常如此。
    1.新桥河老桥
    新桥河与洞子河交汇处近百米处,东源有桥名老桥。老桥位于保宁村1、6、7三组交界之处,31°43'54.65"北,104°54'54.37"东。南北向,一墩二孔,长10.36米,单石成跨,宽1.55米,厚0.44米。南侧以天然岩石为桥台,北侧接李家坝石梯步。上水墩首失,不远处条石乱堆填河成漏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2:56:4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20#
2.洞子河积庆桥
    与交汇地带相隔150米许处,西源有积庆桥。积善桥处清河堰下,31°44'0.69"北,104°54'47.90"东,是李家坝人过河的要道。桥东西向,是一墩二孔的龙头桥,西跨独石,东跨双石,长12.75米,宽1.32米,厚0.38米,高3米。墩头兽形首尾均单置,龙吻上长于下,稍显不协调。桥头有《复修积庆桥碑记》,刻字浅,碑文难辨,有积庆桥系前清嘉庆年间重立,1984年古桥倾圯,1987年正月复修落成之意。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