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今日 5388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33:5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1#
【二十六】太平乡文家大院——一座大型清代民居院落
   网友霞光秋叶梧桐介绍,太平乡南山村有文天祥后裔修建的文家老房子,甲午岁末,有幸见到了这座大型的清代四合院。
   一.初见文家大院
   曾在盐亭县见到几座清代民居院落,当时就想,涪城游仙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民居古建呢?2015年2月6日,当文家院老房子出现在面前时,同行几人均感震撼。
   文家大院,又称为文家老房子,位于游仙区太平乡南山村8组,经纬31°39'22.90"北,104°54'8.79"东,坐北偏东30°,背靠文家坟地所在的浅岗,左右有矮山相护,前临“凵”形坝田,芙蓉溪林家河三面萦绕,所居乃富乐之地。
   文家院为方形四合院布局,边长30余米,占地1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左右。
   二.走进文家大院
   龙门子前设八字墙,下部石板,上部土砖。七步石梯上门,门神是旧时所描,门前各置半桶,地基、门槛均用石材,门厅两侧各通一间侧室。再侧是摆放农具的外廊和饲养牛羊马鸡鸭的圈、厩。
   三步石梯到院内,院坝和廊道全用石板无缝拼成。院坝面积当在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饲养家禽的蓄水池,洗衣台等设施。三梯上左右厢房,各五间,通面阔30米,进深7.7米。房屋基本为居所,石基土木身青瓦覆面,其中右侧有部分改建成两间二层红砖楼房,左侧居室后是厕所,养猪。
   左右7梯,中9梯上正屋。正屋石基木身悬山小青瓦。屋基高于院坝约1.5米,用长2.5米、厚0.5米的大型条石码砌,廊道边沿设石栏护板,素面无雕,以錾痕为饰。
   正屋五间,面阔25.5米,进深5米,中为堂屋,左右为卧室,再左右各接修偏房。廊道两步椽,檐柱抱大,柱础扁鼓,其中鼓架八面,基座四方,上面雕刻祥草瑞兽。廊道右侧修地楼,与主体建筑相连。
   不管是厢房还是正屋,建筑修筑都特别注意了防潮问题,基础和墙体下部用石材,也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木柱,板墙和土墙受潮很轻微。
   三.文家大院以堂屋规格最高
   五间正房中,以堂屋规格最高。堂屋全穿斗式木结构,柱枋间以木板为主,补修少量砖墙,其余各间或立木墙或砌土砖或夯土墙,上架隔楼。堂屋木门彩绘一手持如意一手捻须的财神,绘工精美,色彩古朴。一般房屋的窗棂是方形木格,而堂屋却是镂空雕花木窗,内容有猴子、仙鹤、花草等。
   堂屋内5步椽,连同前廊计7柱落地,脊高7米,檐高4.5米。四壁大多为木质,后壁全设神龛,除文氏先祖神位外,另设药王神龛、土地神龛和综合性神龛等。左右木质裙板上还保存着一些残缺的张贴物:1张是刻印《生诞》,上面记录着华夏诸神的诞辰时间;1张是手写《文氏同宗会临时简章》,列九条,内容涉及办学、入会、会刊、文氏同宗总会图记、产业、捐资等方面信息,指出“开办发起人文和笙捐百元,文泽铣、文孟涛、文成章捐二十元”;1张为新故文星强跨鹤登仙推算祭祀时间的纸条;1张为清代科举应试录取通知书,上有“恭报”、“囗囗囗老爷,愚外男,奉”,“上书房行走,国史馆纂修高考取新进”,“京报联科及第”等残字。
   四.文家大院外
   1.镇宅石碑
   文家大院前竹林葱茏,有直径达两米的磨盘石。屋后正中有一块“敕令石敢当”,上有“修设三元金碑囗囗,镇压地脉神碑”,护碑善神为四大天王名号,“太岁庚申年十二月十八日谷旦”,刻培脉镇邪风脉诗一首,画符几道,是一块镇宅石碑。
   2.辈份最高的墓碑——文金鼎,杨孺人夫妇墓碑
   院后文氏墓冢众多,有碑可考的,以文金鼎,杨孺人辈分最高。其为仿木结构,存墓板和雕花前墙,前墙三开间,共雕刻14幅图案,共计46个戏剧人物形象。中柱有联:“厚福钟厚地,同穴自同心。”墓碑在文革中被凿成井圈石和畜槽,后复立。碑额:“有恒二人。”部分碑文如下:
   清文公金鼎大人,宅杨孺人之墓。公讳金鼎,系正敏公长子也。赋性明敏,处事和平,少习儒业,未第,既而勒理家政,克绍前修。元配李太孺人,生有男二,俱教以诗书。后继室杨孺人性温惠,抚前子如己生,复男二女一,公转教之以武事,虽有志,未逮其能,心至矣。公生嘉庆己未年一月二十六日子时,卒咸丰庚申岁十月十三日丑时。公逝,孺人犹殷殷,诚以勿坠先绪为……公协厝用勒贞珉,以志梗概云尔。王(心)田撰并书。
   大房堂弟贡生金囗,二房堂弟武生金兰,三房堂弟监生金魁。二胞弟金海,三胞弟金笏,四胞弟监生金茎。侄资睿,资智,资理,资昭,武生资慧,武生资源,武生资远,资章。祀男:资聪媳殷氏,资囗媳母氏,资明媳萧资儒李氏,资芹白氏,孙:耀彰,耀谦,耀宣,耀廷,耀朝,耀家,耀国,耀品,耀彩。同治七年又四月吉日建。
   3.文金鼎儿媳——文李氏墓
  墓碑低矮而长方,在江油龙凤鲁班桥附近曾见过此种碑型。部分碑文:堂孙文德一撰,姻万姚槐廷书。大房资聪媳殷氏;二房资明媳肖氏;幺房资芹媳白氏。义男文耀廷媳肖氏;赵元发媳赵氏。子婿王德俊大姐;秦发睿幺姐。祀男:文耀朝刘氏,文耀国范氏,耀嘉陈氏,耀正寇氏,耀品刘氏,耀章李氏,耀赵,耀杰姚氏,耀发任氏。祀孙:文德均,文德永,文德远,文德成,文德春,文德有……大清宣统二年阳月念二日未时立。
    4.文金鼎之孙——文耀国墓
   额雕天官赐福,刻“壬山丙”。墓联:“欲想音容但抔土;思观模范惟丰碑。”墓碑侧接抱鼓石狮。碑文——
   故显考文公耀国老大人墓。公讳耀国,资儒公子,儒配氏李,育子十,公居三。性聪慧,幼读诗书,泼晓义理,以弟兄浩繁,未能精进,遂业农而弃学焉,勤俭持家,和睦弟兄,乡党咸钦。生同治甲子年冬月十二亥时,没民国丙寅年八月初九亥时,享年六十三岁。配范氏,育子三女一。
   胞兄:耀朝,耀廷。胞弟:耀嘉,耀正,耀品,耀赵,耀章,耀杰,耀发。奉祀:长男德均媳范氏;次男德成媳沈氏;三男德礼媳李氏;子婿:王朝元。孙:星义,星仁,星弼。
   中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季春月。
   5,文耀国之妻——范氏墓
   墓碑被摧毁成五块,后人干拼后,用铁丝捆绑加固。
    墓联:姆仪百代推欧柳,懿范千秋继郝钟。
   故妣母文宅范老孺人之墓。孺人氏范,耀国公原配也。李氏生子十,……/氏,归公相夫敬姑,乡业称贤,赋性慈良温和,虽……/后,十妯娌皆钦服而不敢慢。育子三女一,皆耕读……/克勤克俭,家道兴隆,贤媛不亚郝钟欧柳。生同治帝癸/酉年冬月廿七日辰时,没于民国丙寅年……/享寿六十六岁。兹勒石以志不朽。
    胞兄:耀朝,耀廷。胞弟:耀加,耀正,耀品,耀赵,耀章,耀杰,耀发。奉祀:长男德均媳范氏;次男德成媳沈氏;三男德礼媳李氏;子婿:王朝元。孙:星义,星仁,星弼。
   中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季春月下浣谷旦。
   6.1954年的墓碑——范氏墓碑
   1954年,对于你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具体的年份而已。但是战乱初平,稍后又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革,老百姓立墓碑的事情是很罕见的。所以上世纪5、6、70年代的墓碑,当十分稀少。
   石碑长方,碑云:孺人出自名门,幼承母教,温良恭敬,十九岁通文府,贤淑贞静,勤于耕织,孝侍翁姑,和于妯娌,教子严格,族邻称颂。育二子三女,生于甲午年腊月十日戌时,殁于民国三十囗年八月初一日戌时,寿囗十五岁,铭石以志不朽。公元一九五四年腊月一十八日。子文星刚,文星强……。
   五.文氏族人是文天祥后裔
   据说此老宅后裔均是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后裔。此行时间紧迫,未得口碑,谨引用何玉祥文——
    “文家老院子之老,没有人能说清楚。据文家后人讲,大院堂屋在解放初期曾挂有一块匾额,上面文字是[url=] 文天祥[/url]担任丞相时当朝皇帝亲笔题写。文家人说,记忆中的文家老院子极为宏伟,前左侧有马厩,后左侧有花园,正面有碾坊、鱼池等。在文家后人手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本族谱,是清代先祖文丙填写。在该院后10米处是文家主坟,有文字可辨最早的为清同治七年文公□□□之墓。”

    离开文家老宅,真为它历经岁月而幸存下来而欣慰。此宅古旧,与外地高规格的民居古宅相比,虽显破陋和寒酸,但很有地方特色,实为游仙区古民居之遗珍,值得好好保护。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39:5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2#
【二十七】南山寺九龙碑和佛爷岩造像
    游仙区太平乡有状元街,此状元是与南山寺有关杨状元。太平乡南山寺,由南山寺本部、水观音和佛爷岩三部分组成。
    一.南山寺概况
    南山寺本部位于南山村3组,距太平场近两里,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先后凭山势逐步上升,建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堂、玉皇殿、武圣殿、文殊殿等殿宇。住持朗修,镇寺之宝九龙圣恩碑。
    寺庙碑记载南山寺有八大景点:“巍巍南山祥云开,重重殿堂对雨台。灵泉滴出白鹤嘴,后山更有佛爷岩。”“南山寺乃千年古刹,位于江、梓、绵三县交界处,坐落在距太平场镇西北一里的梅子坡左侧,灵山苍翠,是一座把古建和风景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素有雨台山、晾衣石、灵泉、白鹤嘴、蚌壳石、佛爷岩、状元坟和娘娘坟等八大景点吸引着游人频临南山。”
    二.南山寺的庙史
    要研究南山寺的庙史,离不开地方志的记载和南山寺的传说。
    清同治《直隶绵州志》载:“太平楼,治北太平场西半里许,遗址尚存,山阿有南山寺。明王统《碑记》:‘明皇幸蜀驻跸于斯,闻禄山既诛,喜曰:天下太平矣!’命建楼以记之,今寺(南山寺)距楼址仅五百步,不知建于何时。有前宋宝庆年间碑石,刻刓缺,无从辨认。古迹湮废,不独斯楼斯寺为然矣。”“南山寺,治北九十里太平楼西,宝庆初建,万历中重修。相传唐明皇幸蜀,驻跸于此,闻禄山既诛,喜曰:‘天下太平矣!’命建楼以志之,今院距楼址约五百步,岂亦当时所建耶,有万历六年禹江王纯碑记尚存。”
    相传安史之乱时,玄宗携眷近臣避乱入川,经梓潼七曲山,夜宿太皇铺。随行川籍杨姓状元,私下与皇偏妃狄娘娘星夜私奔,情驰太平涪水,险渋芙蓉溪,后徒爬山梁,晾晒蓝衫,风寒侵袭,急劳暴疾,双亡于此。民感贵气临址,将俩视为神灵安葬,留下状元坟和娘娘坟,并建寺庙,塑亡者之像供人烧香叩拜。因杨状元身着蓝衫,此庙取名蓝衫寺,时过境迁,慢慢就变成了南山寺。因唐玄宗闻狄妃出逃,顿时大怒,欲株连九族,但安禄山被诛为天大好事,开心之事,当务之急是班师回朝,狄妃之事暂且放下。几月后,太子李亨唐肃宗继位,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狄妃之事也免予追究。当地官员、百姓为此感恩而建太平楼、立九龙碑。
    又据庙中三方古碑和今刻石碑,对太平南山是的庙史可作如下梳理——
    太平乡南山寺,以传说初建于唐初,以县志所记“宋宝庆间碑石”,初建于南宋宝庆年间,庙中清碑则有两说,乾隆十六年《修佛碑记》说“初建于唐初,兴盛于明代”,乾隆四十三年残碑说“肇自元朝”。
    南山寺屡遭蹂躏,以致院宇颓毁,金容废烬,故在明清两代都经过反复修复。县志所记的《万历六年禹江王纯碑记》、《南山寺明王统碑记》和流传于今的成化十四年九龙圣恩碑正是“兴盛于明代”的实物见证。至清朝乾隆十六年,住持僧柏贤募化复建,今存《修佛碑记》。乾隆四十三年,住持玄敏增修,有残碑作证。同年,梓潼知县朱帘着僧会司颁刻因杨家寺宗教案而立的“圣恩碑”到梓潼各寺观,南山寺今存《圣恩碑记》。南山寺在道光四年、光绪元年、民国十四年等时间,又经过多次修缮,成为一方很有影响的禅院。解放后的1958年,庙中神像被捣毁。1972年,古庙被拆毁,成为一片废墟。1990年,有台胞回乡探亲谈及复建之事,未果。1992年,台胞回乡探亲,复议其事,全乡信善踊跃投工捐料集资,当年秋动工,仅半年即建成九间大殿十间配套住房等。

三.南山寺的古迹
1.南山寺镇寺之宝——九龙圣恩碑
南山寺九龙圣恩碑,又名九龙碑,万岁碑,由碑座、碑案和碑身三部分组成。
碑座为扁圆柱形,前沿有残,正面凿三阶石梯,侧面浮雕浪花。碑座之上立四足碑案,碑案以力士为足,案下刻盛开莲花,案背刻字:“诗曰:梓匠兴功在寺中,左右二凤九条龙,中位常坐皇帝走,世代留名圣古踪。成化十四年仲二月二十二日乙卯。”
九龙圣恩碑通高1.38米,其中碑身高0.94米,厚0.22米,宽0.54米。碑身正面中间刻“祝厳皇帝萬嵗萬萬嵗”几字,两侧各雕三条龙,碑首雕双龙双凤,计中间皇帝龙位,其数九龙。碑上龙凤穿行于云中,让石碑富有生气,加之几百年香火熏陶,又显出几分灵气来。碑背面摩刻连枝花纹。
南山寺的九龙圣恩碑是什么性质的石碑呢?
此块石碑有时被认为是御赐九龙碑,该石碑还存在一些瑕疵证明次说当误。1.石碑正面精美而侧面和背面下部粗糙,这让石碑规格有所降低。2. “祝严”(或严祝)二字难解,“严”可释为尊敬、尊重之意,但二字相连不符合常有的习惯。3.刻于石碑的诗词规格较低。“梓匠兴功在寺中,左右二凤九条龙,中位常坐皇帝走,世代留名圣古踪。”此打油规格不高,连秀才水平也不及,可能为水平不高的寺僧、游士或热心居士所为。综上,此碑不可能为高规格的九龙碑,或因后人为包装寺庙而产生。
九龙圣恩碑可能是民间自发雕刻的产物。1.太平乡、太平楼、状元街、南山寺、蓝衫寺、状元坟和娘娘坟等等地名或参观点,都与唐玄宗入川逃难发生的杨状元和狄娘娘私奔传说有关。我并不相信这个事情曾真实存在,但是因附会传说而产生寺庙、古迹的地方应该比比皆是,此南山寺就如此。2.民间雕刻九龙碑、万岁碑应该并不违制,在本地就有相似的例子。游仙区柏林镇络水寺嘉庆二十五年由廪生冯蔚文所撰写的庙史碑记就写道:“住持崑海者,亦有奇志者也。又与奇人谋:培文昌殿以崇文教,立万岁碑以祝万年。”3.龙碑是古之乡人所聘匠人所雕刻,既寄托南山寺曾有皇家贵气降临之意,又提供一个庙方和信士对当朝者表忠心的平台,以达到寺庙旺盛长久的目的。
也就是说,南山寺的九龙圣恩碑可能是本地乡民自发制作的一块特殊石碑,是古时造万岁碑的一种特殊民间文化体现。
2.梓潼杨家寺宗教案的见证——圣恩碑记
已经在凤凰乡木龙观、魏城镇石堂观、关帝庙、圣水寺几地看到过内容相似的碑刻。此碑刻对寺庙田产山林的四至范围进行了铭碑公示。
圣恩碑记
特授四川直隶绵州梓潼县正堂军功加五级随带纪录十二次 /朱。为申明禁令事:照得乾隆三十一年奉行定例:凡士民建修/之寺庙,施舍之田产,但许僧道经管,不许山主把持争夺,将/庙檀越名色,一概革除,仍行勒石示禁,因遵奉示谕在案。/梓邑寺庙,犹多山主把持,如杨俊秀倚恃杨家寺山主,擅行驱/逐寺僧,逼迫元璘自刎身死,现已详明,将杨俊秀照威逼人/致死律治罪,合。再申明禁令,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合属士民、僧/道人等知悉。嗣后,凡寺庙山主檀越名色,概行革除,倘/敢仍前倚恃山主、把持寺庙,滋扰生事者,许该僧道具禀僧会司圣传,/本县以凭严拿,按法重惩,决无宽贷。毋违碑示,永囗示禁。/
四至边界:东至石囗河直上大山顶,南至后山头分岭为界,西至……,/北至河沟分水为界。占有杜家河地一叚,二处共载粮五钱一分七厘。
乾隆四十三年孟冬月上浣之吉。本山住持僧囗囗玄敏;法徒祖照,祖宣,祖囗;徒孙:济……。/囗友心意。
3.柏贤老僧重振南山寺——修佛碑记
此碑是四方碑,碑帽四角飞翼,宝顶球形,一面刻序,三面列名。
修佛碑记
南山寺者,相传肇自唐初,盛于明季。厥后,屡遭蹂躏,以致院宇颓毁,金容灰烬。迨我朝/天子定鼎之后,虽有僧重修后殿一座,而前殿尚成坵墟。幸有老僧柏贤者,丙寅来兹,慨然兴思,募十方信善,大建前殿、装修/囗佛、造钟鼓,置什物等,又将常住田地开垦挑堰,虽不克尽复前徽华大概,已足观矣。至是,爰有柏囗之成,徒定安者。住持僧皆不/(亲)劳,募化藏经,将龙牌装金,另修正佛一尊、阿难迦叶两位,补修韦陀老像。由是,殿宇耸峙,金像灿灼,较之古刹,尤加隆昌。囗囗/囗囗诚笃,众信善之踊跃从事,而始成此善果也。厥工告成,因刊石铭志不朽云。
住持僧上柏下贤;徒德灵、茂山、定安;徒孙普昭、法空。
皇清乾隆十六年黄钟月中浣谷旦。星沙游士凌逢辰沐手敬撰。
四方碑三面刻捐资姓名近二百,部分捐资名单如下:会首戴会国银一两,何瑞安银五钱,会首谢恭仁。何宗藏银三两,李玉盛修观音一尊,唐正仁四两二钱,僧善财银一两,僧示监、明月银一两,梁登泽银二两,谭定候银一两,邓文魁八钱六分,董门鲁氏……
4.残碑及一方现代碑刻
(1)乾隆四十三年碑刻
碑额刻“阿弥陀佛”四字,右六列为序文,字迹剥蚀难辨,有“古刹南山寺,肇自元朝”,“感应数十万载,一向太平”,“住持僧玄敏,心意钟神”等句。下款“大清乾隆四十三年又十月初三日”。
(2)修复南山寺功德碑
南山寺是祖国古老文化遗产,《绵阳县志》已有记载:“绵北九十里有南山寺。”它初建于唐初,盛于明季。厥后,屡建屡遭蹂躏,以致院宇积兴,金容废烬。迨至明朝成化十四年,又有复建。至清朝乾隆十六年、四十一年、道光四年、光绪元年、民国十四年等,历年复建,始成一座清净禅院。一九五八年捣毁神像,一九七二年拆毁庙宇,成为一片废墟。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一九九〇年,海外台胞回大陆探亲曾畅谈其事,但无能为力。一九九二年,又有台胞回大陆探亲,复畅议其事,全乡人民都一致赞同,踊跃集资,自带口粮,投工捐料。当年秋动工下基砌砖架屋盖瓦,仅半年时间,九间大殿十间住房厨房厕所和围墙基本竣工,整个面积十亩。为了纪念其事,兹特将台湾同胞和大陆远近各界善友居士姓名金额列下,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台胞捐款:谢景陶2900元,梁伯伦2700元,殷国发2700元,崔清云900元,蔡天元100元。建委捐款:蒋伯龄100元,李进清1500元,谢敬之1400元,刘金祥1000元,李清万1000元,张万廷650元,杨安国600元,梁泽祥500元,谢大润500元,赵相廷530元,谢正全500元,刘存英500元,罗昌全460元,刘廷义400元,李进焕400元,蒋明伦350元,贾耀发340元,谢正枢310元,刘锡斌300元,陈正福250元,罗崇玉210元,王继财210元,戴素贞200元,田桂英200元,刘伯荣4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三年岁次癸酉季夏月望八日。
  四.南山寺水观音
    南山寺水观音在南山寺本部后西南侧半里近山顶处,有古泉井一口,乡人在此新建石屋、亭榭、滴水观音殿、念佛堂等。当地传说此泉水能治百病,曾有一个多年不孕的妇人喝了此水后喜得贵子。现在的来游者也常作揖、取水、丢币等,有人送匾“灵泉显应”。

  五.太平乡佛爷岩摩崖造像
    从水观音翻山计10分钟路程到芦桥村5组佛爷岩。佛爷岩造像,据专业资料记载为明代造像,数量为12龛。(太平有佛祖村滴米遗址、酒店村佛爷崖、南山村九龙碑和芦桥村佛爷岩几个明代留存。)
    佛爷岩摩崖造像在佛爷庙陋屋之中,后壁山崖,其中一臂展见方、4米许高的天然凸出砂岩是密集造像依附的主体。这些造像风化严重,肢体、五官、衣饰还存在一些粗略的形体,个别龛细节保存较好,共计16龛59尊造像,均被浓妆彩画,少部分有残缺者被信徒用它物修补描刻,彩画描刻和修补均粗陋。另有4残龛,几乎不辨。
    这些造像龛里,7像、5像、4像、3像、2像、1像龛均有,其中5像龛和3像龛都有4龛、数量最多。正面主龛5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结跏趺坐,圆形头光,着通肩袈裟,腰无绳结。主龛上部为观音龛,3像,龛顶刻“普陀山”三字,龛外有联:“新装大士像,慈悲广无边。”5像龛的还有以三世佛兼释迦二弟子为内容的,4像龛的以二世俗人及陪侍像为内容,3像龛的以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为内容,6像龛的以三佛二弟子一世俗人为内容,2像龛的有以供养人为内容的。这些神像一般着通肩袈裟,大多是桃形头光。保存最好的是左后壁四龛,其中一龛3像,主像趺坐三层方形须弥台上,陪像立莲台之上,座前有香炉,两侧是内向狻猊。
    右后壁有题刻两则,一则:“佛爷岩诸大神像,不知创于何时。/风雨飘摇,相貌颓败,乃有罗氏母子目睹,心恻誓愿彩画。尤幸/众姓乐助,谨将捐名录后:/地主罗王氏四百文,地主罗定泰千二文,地主罗智远千六文,贾全文四百文,王熙亭三百廿文,张崇礼四百文,申朝福二百文,滕顺发四百文。大清光绪廿三年冬月谷旦立。”另一则:“为善最乐。作善留名见,囗心囗囗知。佛爷岩诸大神像,前朝至今,年成历久,风雨飘/淋,神像朽败。士民见,心难忍,彩画金身,爰是/鸠集首事,募化四方,善众不吝锱铢,(慷慨)乐助,谨将捐名录后。首事:罗浩远四千,王容楷、王正伦、罗定超、姜王氏、李王氏各捐钱三千。赵克勤。蒲金山、刘明元、邓仕爵、梁仁银、刘代锡各捐钱一千文。蒲本武、谭均德、芦国兴、唐开镒、罗龙培、谢建顺各捐钱一千文。唐仕登、邓永齐、李秀明、刘永禄各一千文。梁仕金、岳才文、戴玉奇、李前和各七百文。刘永荣、熊正富、熊正华各四百文。中华民国四年仲春月。金石囗才功囗。”
    另寺前大石上嵌“功果不昧”碑记:“果不昧。此地佛爷庙,古迹也。(启)创前代,屡显神囗。奈……/艰辛。信囗谢诚一由此经过,偶有所感。是以邀集众善……,/请匠石造囗北平台,今功成告竣,勒石以志。/谨将众善姓名列后:……(名单略)中华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仲春月下浣吉日立。”
    佛爷岩附近有一棵大柏树,挂牌编号为游仙区MO.024。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43: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3#
kutibu 发表于 2015-3-21 21:30
没想到四川还有人做这种捕兽套,建议LZ整理一下发表到《文物》《考古学报》、《考古》不然可惜了这么好的资 ...

业余非专业走走,好多东西都谈不上准确,还谈不上发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45:5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4#
青莲孤客 发表于 2015-3-21 21:25
这个很有意义,赞!

前不久把芙蓉溪西源杜家河从太平走到了本觉院水库,再上游还没去,江油段的水质太好了,感谢江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46: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5#
zzhdiyi 发表于 2015-3-20 23:23
绵羊的芙蓉溪和我们大江油有毛关系

芙蓉溪东源战旗河和西源杜家河汇流于游仙区太平乡,至此叫芙蓉溪。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47:4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6#
一客 发表于 2015-3-21 06:09
田野调查,李戴和朋友们辛苦了!数据详实,图文并举。

:handshake感谢威武的一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2:12: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7#
如有走此路线的朋友,可计划两天,纯走路的话,30余千米1天也行。路途中请爱护环境,不留垃圾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3-21 23:47:2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68#
我的家乡就是漂亮战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3-22 00:19:4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69#
婆婆的娘家父亲,白沙坎的刘家,就是在芙蓉溪支流水碾河战旗白沙村段,民国初年开了很多碾米坊,染布坊。解放后被和谐了,我小时候走过白沙村往黄连桠须过河上的古石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3-22 11:30:4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70#
楼主对桥真是情有独钟哦sc51811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